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千圣相传止一机,常惺惺法免危微。
但于方寸求吾事,莫问坡书是与非。
这首诗出自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之手,名为《题坡仙求心斋三字》。方回在诗中表达了对佛法修持的态度与追求。
"千圣相传止一机":此句指的是佛家传承下来的真理,只有一个终极的道理,即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智慧。这一机,即是佛教中的最高真理,代表了宇宙间唯一不变的法则。
"常惺惺法免危微":这里的“常惺惺”形容心境专注不移,意指始终保持警觉与清醒,以修行之法避免一切危险和细微的过失。佛家认为,只有不断地观照自己的心念,才能达到解脱。
"但于方寸求吾事":“方寸”在这里比喻人的心田,意指只要在自己心中寻找真理,不需他求。这句话体现了佛教强调内省和自我觉悟的思想。
"莫问坡书是与非":最后一句,“坡书”可能指的是某种佛经或修行指导,诗人劝诫不要去争论这些书籍的对错,而应当直接体验其中的智慧。这也是佛教中“自证”、“自悟”的思想,即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和理解真理。
整首诗流露出方回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以及他对于内在修行的重视。诗人鼓励读者直接在心灵深处寻找答案,而非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争论是非。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刍秣丰肥十二闲,笔追韩干此图间。
谁描驴瘦更诗瘦,首与双肩共一山。
颠倒三郎养禄儿,当年想是此蛾眉。
不须真有聊须画,或可东城出一奇。
石绿藤黄间麝煤,半枯瘦筱羽毰毸。
一时艮岳天颜笑,乞与宣和印押来。
鼓笛笙箫鬨舞茵,伶官和尚杂宫人。
黄番绰共唐三藏,彷佛相传未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