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二)坐

忆坐时端正不夭斜,故意远些些。

但焚香扫地,莫思闲事,误了年华。

侬学善才童子,甘拜九莲花。

才把双钩捻,晕起微霞。

朋比薰炉何意,任海棠红绽,懒去看他。

怕起来时侯,略略有些麻。

记凭肩吹笙花底,故嗔人压损画裙沙。

方锦褥镇常亲近,软玉无瑕。

形式:

鉴赏

这首《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二)坐》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易顺鼎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开篇“忆坐时端正不夭斜”,以“坐”字开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场景中,主人公端坐其中,姿态端正,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坚定。接着,“故意远些些”则透露出一种距离感,似乎在强调过去与现在的区别,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但焚香扫地,莫思闲事,误了年华。”这几句描绘了主人公在简单而庄重的仪式中,专注于内心世界,摒弃杂念,珍惜时光的情景。焚香扫地,不仅是一种清洁的仪式,更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对时间的尊重。

“侬学善才童子,甘拜九莲花。”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意象,善才童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九莲花则是佛教中的圣洁之花,表达了主人公对智慧与纯洁的追求,以及愿意谦卑学习的态度。

“才把双钩捻,晕起微霞。”双钩捻可能是指某种技艺或活动,微霞则暗示了一种微妙而美好的情感体验,可能是对某人的思念或是对美好瞬间的捕捉。

“朋比薰炉何意,任海棠红绽,懒去看他。”这一段通过朋比薰炉、海棠红绽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周围环境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某些事物的无意关注,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不愿轻易放手。

“怕起来时侯,略略有些麻。”这句话流露出主人公对于未来的担忧,担心醒来后会失去某种感觉或状态,这种“麻”可能象征着某种微妙的情绪波动或对现实的不安。

“记凭肩吹笙花底,故嗔人压损画裙沙。”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与他人共处的美好时刻,通过“凭肩”、“吹笙”、“花底”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同时也通过“故嗔”表达了一种轻微的不满或戏谑,增添了几分生活情趣。

“方锦褥镇常亲近,软玉无瑕。”最后两句以锦褥和软玉为喻,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锦褥的“镇常亲近”暗示了对舒适生活的追求,而“软玉无瑕”则象征着对纯净、完美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当下与未来的复杂情感交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三)食

忆食时初竟晓梅妆,对面饱端相。

是天生两口,甜恩苦怨,总要同尝。

还把檀郎二字,细嚼当槟榔。

漱水休倾却,中有脂香。

闻道别来餐减,只相思一味,当作家常。

想靓犀微露,剔着假思量。

惩桃花煮成红粥,早拚他心里葬春光。

侬只梦胡麻熟否,不梦黄粱。

形式:

八声甘州.赋六忆(其四)眠

忆眠时凤帐掩娇颦,脸印枕痕新。

任金钗压扁,罗衫摺蹙,休唤真真。

只恐和人和梦,都化作梨云。梦里何滋味?

犹咽香津。那日迥廊中酒,有猩红万点,铺作重茵。

被檀奴欺负,偷解茜纱裙。

甚东风相扶不起,被春愁困了柳腰身。

凭仗着三生恩眷,消受横陈。

形式:

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五)立

忆立时初出绣纬中,偏爱画栏东。

正伤春人独,落花微雨,归燕帘拢。

添个小鬟扶着,香下四眉峰。

遮却湘裙半,一树嫣红。

曾似羽林夜约,累卿卿待久,酸透双弓。

斗腰支谁俊,私语更喁喁。

愿天怜比肩人瘦,把双魂吹化海棠风。

还记否柳绵撩乱,蓦地相逢?

形式:

八声甘州.赋六忆(其六)去

忆去时红浪涨衾窝,一半泪痕多。

把兰心玉体,通宵赠遍,重赠秋波。

指点画楼珠箔,明日是星河。

留著飞龙骨,甘为伊拖。

若道梦中遇也,却分明换得,凤帕香罗。

便生涯是梦,梦肯再来么?

送春归一天花雨,问何人禅榻伴维摩?

从此后凄年苦夜,细细消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