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雨后绿竹堂独居兼简府中诸僚

新晴竹林茂,日夕爱此君。

佳禽哢翠树,若与幽人亲。

扫径绿苔静,引流清派分。

开轩见远岫,攲枕送归云。

桐槿渐秋意,琴觞怀友文。

浩然沧洲思,日厌京洛尘。

车骑方开府,梁王多上宾。

平时罢飞檄,行乐喜从军。

骑省悼亡后,漳滨多病身。

南窗若可傲,方事陶潜巾。

形式: 古风

翻译

雨后竹林繁茂,黄昏和夜晚都喜爱它。
美妙的鸟儿在翠绿的树上鸣叫,仿佛与隐士亲近。
清扫小路,绿苔静谧,引清水流分道。
打开窗户,远山入眼,斜倚枕头,目送归云。
梧桐槿花带来秋意,想起朋友,琴酒相伴。
心中向往着那广阔的水边生活,厌倦了京城的尘嚣。
权贵们正在举办盛宴,梁王宾客众多。
平日里不再发布紧急命令,出行游玩更愿从军。
皇宫中失去挚友后,我身体多病。
如果南窗能让人超脱,我愿效仿陶潜,隐居田园。

注释

竹林:竹子构成的林子。
日夕:黄昏和夜晚。
佳禽:美丽的鸟儿。
幽人:隐士。
径:小路。
绿苔:青苔。
远岫:远处的山峦。
攲枕:斜倚枕头。
琴觞:弹琴饮酒。
友文:友人的文才。
沧洲:水边的隐居之地。
京洛尘:京城的尘世纷扰。
车骑:乘车的官员。
梁王:古代诸侯,这里指权贵。
飞檄:紧急文书。
行乐:游乐。
骑省:皇宫禁地。
漳滨:代指疾病缠身。
南窗:南方的窗户。
陶潜巾: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闲暇之作,描绘了雨后竹林的新绿与宁静,以及诗人寓居其中的闲适心情。"新晴竹林茂,日夕爱此君",诗人表达了对雨后竹林的深深喜爱,"此君"是对竹子的雅称,寓意其高洁品格。"佳禽哢翠树,若与幽人亲",鸟儿在翠绿的竹林中鸣叫,仿佛与隐士亲近,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扫径绿苔静,引流清派分",诗人清扫小径,欣赏竹林间潺潺流水,体现了生活的恬淡与心境的清净。"开轩见远岫,攲枕送归云",推开窗户,远山如画,诗人倚枕凝望,让归云带走心中的忧虑。

"桐槿渐秋意,琴觞怀友文",随着季节转换,诗人忆起远方的朋友,借琴酒寄托思念。"浩然沧洲思,日厌京洛尘",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厌倦了京城的喧嚣。

"车骑方开府,梁王多上宾",暗指朝廷官员们的忙碌,而诗人则选择独居竹林,享受清闲。"平时罢飞檄,行乐喜从军",表明诗人曾参与军事活动,如今则更愿以琴酒自娱。"骑省悼亡后,漳滨多病身",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的哀悼和身体状况的感慨。

最后,"南窗若可傲,方事陶潜巾",诗人渴望像陶渊明那样,在南窗下悠然自得,过上隐逸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官场生活的疏离。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

池上虽然无皓魄,樽前殊未减清欢。

绿醅自有寒中力,红粉尤宜烛下看。

罗绮尘随歌扇动,管弦声杂雨荷乾。

客舟闲卧王夫子,诗阵教谁主将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酬学诗僧惟晤

诗三百五篇,作者非一人。

羁臣与弃妾,桑濮乃淫奔。

其言苟可取,庞杂不全纯。

子虽为佛徒,未易废其言。

其言在合理,但惧学不臻。

子佛与吾儒,异辙难同轮。

子何独吾慕,自忘夷其身。

苟能知所归,固有路自新。

诱进或可至,拒之诚不仁。

维诗于文章,太山一浮尘。

又如古衣裳,组织烂成文。

拾其裁剪馀,未识衮服尊。

嗟子学虽劳,徒自苦骸筋。

勤勤袖卷轴,一岁三及门。

惟求一言荣,归以耀其伦。

与夫荣其虑,不若启其源。

韩子亦尝谓,收敛加冠巾。

形式: 古风

鹎鵊词

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

红纱蜡烛愁夜短,绿窗鹎鵊催天明。

一声两声人渐起,金井辘轳闻汲水。

三声四声促严妆,红靴玉带奉君王。

万年枝软风露湿,上下枝间声转急。

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

重城禁籞锁池台,此鸟飞从何处来。

君不见颍河东岸村陂阔,山禽野鸟常嘲哳。

田家惟听夏鸡声,夜夜垄头耕晓月。

可怜此乐独吾知,眷恋君恩今白发。

形式: 古风

暮春有感

幽忧无以销,春日静愈长。

薰风入花骨,花枝午低昂。

往来采花蜂,清蜜未满房。

春事已烂漫,落英渐飘扬。

蛱蝶无所为,飞飞助其忙。

啼鸟亦屡变,新音巧调篁。

游丝最无事,百尺拖晴光。

天工施造化,万物感春阳。

我独不知春,久病卧空堂。

时节去莫挽,浩歌自成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