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秦梁对龟山书院的景仰之情。首句“龟山讲学郭门东”,点明了书院的位置,位于郭门之东的龟山之上,暗示这里曾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接着,“野蔓荒烟五亩宫”一句,通过描绘书院周围自然环境的荒凉与静谧,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心求学的氛围。
“却怪空门崇异教,只令吾辈想高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在当时社会地位的疑惑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儒家传统道德风尚的向往和怀念。接下来,“濂溪水静莲花茂,伊洛春生雪色融”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展现了书院所在之地的清幽与生机,以及四季更迭的美好。
最后,“兴福斯文在今日,精庐先茸樾林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代文化传承的期待,以及对书院作为文化传承基地的重视。整首诗通过对龟山书院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书院的文化魅力,也寄托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