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子声韵谢吴友直惠蜡笺

千年老谷无人知,万杵椎冰身汗热。

木肤解剥白于绵,冻手龟皴腕将折。

荆州鱼网兰亭茧,彼美不曾传秘诀。

独留此木在人间,秃尽青山散妖血。

迩来奇制蜡作纹,草木虫鱼生眼缬。

只今吴越称第一,秋浦浣花派滕薛。

先生好古得此物,挥手行与时流别。

紫薇花前草尺一,书成气凛寒松雪。

不然名山撰古史,蛟龙郁屈蟠奁箧。

有时浮戏写诗章,飒飒落锥蚕食叶。

比来分遣二十辈,西江远借馀波浥。

聊凭和诗报琼瑶,袖手愧逢强对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方一夔所作,名为《用子声韵谢吴友直惠蜡笺》。诗中描绘了对一种特殊纸张——蜡笺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诗开篇即以“千年老谷无人知”起笔,隐喻蜡笺的珍贵与罕见,接着“万杵椎冰身汗热”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制作蜡笺的艰辛过程,体现了匠人的辛勤与技艺之高超。随后,“木肤解剥白于绵”、“冻手龟皴腕将折”等句,进一步展现了制作蜡笺时的艰难与挑战,以及匠人对技艺的执着追求。

诗中提到的“荆州鱼网兰亭茧”,巧妙地将蜡笺与古代书法作品相联系,暗示了蜡笺的品质与价值。而“彼美不曾传秘诀”则表达了对蜡笺独特工艺的尊重与敬畏。接下来,“独留此木在人间,秃尽青山散妖血”两句,运用象征手法,赞美蜡笺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蕴含着匠人心血与自然之美。

进入下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蜡笺的独特之处:“迩来奇制蜡作纹,草木虫鱼生眼缬。”这表明蜡笺上不仅有精细的纹理,还可能绘有生动的图案,增添了艺术美感。接着,“只今吴越称第一,秋浦浣花派滕薛”两句,通过比较,强调了蜡笺在当时的地位与声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好友吴友直赠送蜡笺的感激之情:“先生好古得此物,挥手行与时流别。”这不仅是对蜡笺的赞美,也是对吴友直品味与友情的肯定。诗中还提到了使用蜡笺创作诗歌的情景:“紫薇花前草尺一,书成气凛寒松雪。”这句描绘了在美丽的紫薇花前,诗人挥毫泼墨,字如寒松雪,意境高雅。

整首诗通过对蜡笺的赞美与描述,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也表达了对传统技艺与友情的珍视。诗中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蜡笺背后的故事与情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表甥何云峤舍馆而语游于其行赠之以诗

书生事业窘一门,穷年独处三家村。

蟾蜍爬沙鞭不走,无力号叫排天阍。

曩闻将军狂可撼,往舍窠臼窥其藩。

谰言稗说不暇择,谈笑抵当如优髡。

诸公义财涩且薄,颇乐软熟憎嚣烦。

今君穷饿坐百巧,安肯挟册媒朝昏。

试探囊中秘花术,勇决不待中宵奔。

吾闻武侯暗得司马法,平沙散布风云屯。

多时奇杰了不悟,后来知者靖与温。

子今持此说性命,祸福出口如澜翻。

文章不作杯水直,不如薄艺随我两脚跟。

滔滔世驾不可挽,行矣与汝倾离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和东坡惠州梅花三叠(其一)

子真换骨三家村,青帝东皋来醉魂。

夜深更遣明月洗,瘴氛吹散南海昏。

仙宫么凤挽不住,自要寂寞留故园。

便教冻饿死亦足,冷面不作鸡肉温。

烟痕半空照寒水,露脸犹泫迎晨暾。

游蜂底处得消息,不计春色关重门。

先生对花韵清苦,短偈衮衮翻千言。

花神嗔我太漏泄,罚以太白倾残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和东坡惠州梅花三叠(其二)

万松岭上三家村,林下美人现香魂。

淡妆素服谢雕饰,摆落玉镜尘埃昏。

散花衣祴粘不落,昨夜偶过祇树园。

树下泠泠漱涧玉,乱流赤脚飞泉温。

喷成涧草万片玉,阴崖未肯希春暾。

自怜艳质媚幽独,拄杖敲铿谁过门。

相期但有月知状,不用椽笔书要言。

花应一笑饮我语,随风飞坠双银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和东坡惠州梅花三叠(其三)

白鹤峰头荔子村,谁唤东坡半死魂。

作诗恼花太愁绝,云月黯黯天昏昏。

欲教绮语洗蛮瘴,不使冠服栖丘园。

海山淮水隔万里,十年契阔陈寒温。

老仙不食烟火味,晓随鸦餐旸谷暾。

此花亦解慰流落,如在玉堂西掖门。

自从三叠振绝响,澹然相对俱忘言。

我来戏谱不调曲,时有问字争芳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