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其一)

月向巫闾山上出,不照人间照死骨。

死骨千年更不还,魂随山月度重关。

关山叠叠归魂苦,苍茫不记来时路。

闺中少妇独夜眠,心心嘱梦去寒边。

梦去魂归不得遇,明月如霜草虫语。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关山月》(其一)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凄美哀婉的画面。

首句“月向巫闾山上出”,以月升之景开篇,暗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循环,为后续情感的铺垫埋下伏笔。接着,“不照人间照死骨”一句,将月光的冷漠与人间的悲凉对比,引出对死亡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氛围。

“死骨千年更不还,魂随山月度重关”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死亡与灵魂的归宿联系起来,通过“千年”与“重关”的描述,展现了灵魂穿越生死界限的艰难与孤独。这种对生命尽头的探索,充满了哲学意味和宗教色彩。

“关山叠叠归魂苦,苍茫不记来时路”则直接描绘了灵魂在生死之间的挣扎与迷茫,山关重重,道路难寻,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灵魂的探寻之旅。这里的情感表达既深邃又复杂,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对自由的渴望。

“闺中少妇独夜眠,心心嘱梦去寒边”将视角转向人间,通过一位孤独的少妇在夜晚的思念与期待,映射出人世间的离愁别绪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这一段情感的细腻描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死亡的深刻思考,也有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最后,“梦去魂归不得遇,明月如霜草虫语”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无法实现的愿望的无奈与感慨。明月如霜,草间虫鸣,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暗示着即使在梦中也无法跨越生死界限,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关于生死、亲情与梦想的复杂世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关山月(其二)

关山月,何惨悽。

城上吹笛乌复啼,城下秋草白萋萋。

安得长风吹此月,直向石洞青松枝。

关山月,无尽时。

形式: 乐府曲辞

来日大难

来日大难,风雨在门。今日有客,且共盘桓。

精卫衔木,东海必填。匹夫立志,金石匪坚。

葛洪熟识,贻我大丹。不愿长久,顾世多艰。

白雪充腹,敝絮遮寒。咄咄罪夫,在天地间。

冥冥何用,栖栖亦戆。沮溺弗为,何况孔孟。

朝歌亦入,盗泉亦饮。下士笑之,上士同哂。

形式: 乐府曲辞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村头三五树。

树上啁啾翠羽鸣,树下美人向空语。

此时山月定得闻,似解不解无伦绪。

一撚愁心到夜阑,凭谁寄与长边戍,山月似归天上去。

形式: 乐府曲辞

树中草

微贱一茎草,寄生枯木中。

客土本无多,安敢望丰茸。

孤根藉纤露,暂此朝夕荣。

不择栋梁材,秪贵空能容。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