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劝道友

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

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

如蜂采花成蜜,谓谁甜、独担辛苦。

迷迷地,似飞蛾投火,好大暮故。

上启阿爷老子,火坑中,谁是留心悯汝。

个个唆贤贪爱,他享富贵。

死来无人肯替,愿回头、疾些省悟。

归物外,处无为清静,便是仙路。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怜爱妻子妾室,忧虑儿女众多。
心中思绪万千,忙于名利往来从未停歇。
如同蜜蜂采蜜,自以为甜蜜,却独自承受辛劳。
盲目地追求,就像飞蛾扑火,不知疲倦。
向上天祈求,长辈们啊,在这苦海中,有谁真正关心你。
人人贪婪自私,享受荣华富贵。
死后无人替代,但愿能早日醒悟。
回归自然,无为而治,那才是通向仙途的道路。

注释

怜妻:疼爱妻子。
爱妾:宠爱小妾。
忧儿愁女:担忧子女的忧虑。
一心:全心全意。
千头万绪:形容思绪纷繁复杂。
竞利争名:争夺利益和名声。
如蜂采花:比喻忙碌的生活。
甜:比喻生活的甜美。
迷迷地:盲目地。
飞蛾投火:比喻不顾危险的追求。
阿爷老子:长辈。
火坑:比喻苦难的环境。
清静:宁静无为的生活。
仙路:指超脱世俗的修行之路。

鉴赏

这首元代马钰的《满庭芳·劝道友》是一首劝诫词,以夫妻、父子关系为喻,阐述人生追求和修行的重要性。词中描绘了世人忙于追求名利,忽视家庭亲情,如同蜜蜂采蜜般只顾自身辛劳,却不知甜蜜背后是妻子儿女的付出。作者批评那些贪婪之人,即使死后无人替代其苦,仍执迷不悟。

词中“怜妻爱妾,忧儿愁女”表达了对世俗家庭的关怀,而“如蜂采花成蜜,谓谁甜、独担辛苦”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时的自私。接着,作者以“迷迷地,似飞蛾投火,好大暮故”形象地比喻世人沉迷于欲望,不知醒悟。

最后,词人劝诫道:“上启阿爷老子,火坑中,谁是留心悯汝”,指出长辈们应关注后辈的困境,而“个个唆贤贪爱,他享富贵”则批评了长辈们的纵容。词尾提出,只有“归物外,处无为清静,便是仙路”,即超脱世俗,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整首词语言质朴,寓言深刻,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意味,旨在引导人们反思人生价值,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觉悟。

收录诗词(880)

马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劝道友

堪嗟夫妇,错了良因。当元未结婚姻。

各自人家儿女,并没亲亲。

都缘媒妁配偶,贪淫欲、败坏精神。

求后嗣,得成群成队,不肯抽身。

终日恋儿恋女,岂思量,咫尺失脚沈沦。

身喂蛆虫,骸骨化做微尘。

若悟如斯冤苦,便回头、保养天真。

神光灿,向蓬瀛,赏玩长春。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真]韵

满庭芳.化胡了仙兄弟四首(其一)

三尸调引,六贼迷惑。自然斗乱魂魄。

镇日争财竞气,恋酒贪色。

举意先存己便,纵心机、更不厘勒。

呆老子,你身躯有限,骋甚标格。

寿数休言百岁,从今古人生,七十难得。

计日都来,二万五千二百。

那堪夜消其半,更堤防、一著不测。

如省悟,从山侗,不为凡客。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心自笑

学道修竹,累功积行,常愁行少功亏。

劝人作善,于道最相宜。

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

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

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

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

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

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叹世

行尸走骨,逐利争名。伤神损气劳形。

镇日谩天昧地,不顾神明。

都缘为儿为女,惹尘劳、一向贪生。

何事尽待,无常限到,送入深坑。

金玉珍珠弃了,惟留得,平生善恶为凭。

甚处分明打算,直至幽冥。

无情业镜来照,觉从前、罪弃非轻。

放声哭,恨当初,不做修行。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