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闻莺

江头烟柳拂稍低,无数新莺相唤啼。

缭绕穿花清旭外,间关刷羽绿阴西。

莺声柳色自年华,却在宽閒野水涯。

空将律吕随飘絮,枉对红芳惜落霞。

几群争得上林春,绣翮黄冠碧玉翎。

瑶台似奏调鸾韵,锦树如悬杂佩馨。

秦女停筝摹别调,燕姬罢吹按歌屏。

太液池,宜春苑,凤辇乘春行近远。

总多百鸟寂无声,唤取三春惊欲晚。

胡为清影在江乡,巧啭微吟断客肠。

凄凉不受黄金弹,摇荡羞羁玳瑁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江头闻莺》由明代诗人林应亮所作,描绘了江边春日之景与莺鸟的鸣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首句“江头烟柳拂稍低”,以烟柳轻拂江面起笔,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略带朦胧的春日景象。接着,“无数新莺相唤啼”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里莺鸟的欢鸣,它们相互呼唤,给这幅画面增添了生命的跃动和生机。

“缭绕穿花清旭外,间关刷羽绿阴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莺鸟在花间穿梭,其羽毛在绿荫中闪烁的情景,不仅展现了莺鸟的美丽,也体现了春天的色彩斑斓。

“莺声柳色自年华,却在宽閒野水涯”则表达了莺鸟与柳树共同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它们在野外的水边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远离尘嚣,享受着自然的美好。

“空将律吕随飘絮,枉对红芳惜落霞”两句,诗人借莺鸟随风飘扬的羽毛和对落霞的惋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大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几群争得上林春,绣翮黄冠碧玉翎”描绘了莺鸟在春天里争抢上林的春光,它们羽毛华丽,色彩鲜艳,展现出莺鸟的美丽与活力。

“瑶台似奏调鸾韵,锦树如悬杂佩馨”则将莺鸟的鸣叫声比作瑶台上的音乐,以及锦树上悬挂的香佩,形象地表现了莺鸟歌声的美妙和芬芳。

“秦女停筝摹别调,燕姬罢吹按歌屏”通过比喻,将莺鸟的鸣叫声比作秦女弹筝时的别样旋律,以及燕姬吹奏时的歌曲,进一步强调了莺鸟歌声的独特魅力。

“太液池,宜春苑,凤辇乘春行近远”描绘了皇家园林中的景象,凤辇在春天里缓缓前行,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奢华。

“总多百鸟寂无声,唤取三春惊欲晚”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莺鸟歌声的响亮与独特,即使在众多鸟儿中,它的声音也能轻易唤起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最后,“胡为清影在江乡,巧啭微吟断客肠。凄凉不受黄金弹,摇荡羞羁玳瑁梁”表达了诗人对莺鸟清丽身影的喜爱,以及对它婉转歌声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被束缚,不愿受到世俗的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春日景象和莺鸟鸣叫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5)

林应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日者

蒲溪潭水五千尺,潭上梅花清水石。

娟鸟飞来春自閒,晴峰静对窗云白。

轩中老人日抱膝,肯向朱门分半席。

长安或遇宋大夫,叶覆清尊话昕夕。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赠九峰邹山人用同年沈子少泉韵

慧麓飞花绕松阁,对君曾挹清泉酌。

江湖梗泛渺燕吴,十载相逢忽京郭。

空囊萧索一钱无,卿相珠玑烂盈橐。

高怀啸咏激清商,夜月松云唳孤鹤。

我昔乘龙及尔门,人琴寂寞悲今昨。

祖别同酣潞水筵,春畦待我看栽药。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八月十六夜赠王湛塘侍御

昨夕中庭月微彩,思君把杯何可待。

今夕逢君夜复昏,篝灯寥落对空樽。

古来万事常如此,人意天时不相似。

棋局能禁清漏长,高谈无藉黄流旨。

爱君直道直如弦,白简霜飞落九天。

谪向南华为傲吏,应从麻谷濯仙泉。

麻源华岭古栖贤,灭没那知千载前。

无复颜公旧时石,空传谢客远游篇。

颜公谢客皆安在,今其不欢后仍悔。

君将共命归南都,余亦翩然向东海。

眼前翻覆无足凭,今日澍雨明日晴。

不见庾公楼上月,千秋还照武昌城。

形式: 古风

赋得章华台送刘给事使楚分封

君不见楚王章华初筑时,方城连亘匝天池。

倾天转地起台榭,日月隐蔽星辰移。

皮冠豹舄矜雄武,驰道离宫贮歌舞。

美人争惜颜似花,猛士犹闻力如虎。

只知桂焰薰华屋,不道陂陀生灌木。

簪履无复昔宾游,山川依旧开侯服。

天王汉水起飞龙,赤社灵光照祝融。

已准虞巡觐群后,还循汉策广分封。

乘车远自青霄下,朔雪龙旌飒沾洒。

玉节初分碣石宫,广乐先陈洞庭野。

洞庭潇湘水拍堤,回皋曲岸思凄迷。

啼竹曾缄帝子恨,纫兰欲缀侍臣衣。

侍臣给事明光里,子政才贤时罕比。

已知意气开衡云,还见篇章倾下里。

郢路燕畿万里馀,遥看三户壮黄图。

归来定有兴都赋,岂向荒台怨久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