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菜

江边野滩多老菰,抽心作穗秋满湖。

拂开细谷芒敷舒,中有一米连三稃。

剖之粒粒皆尖小,整齐远过占城稻。

不烦舂簸即晨炊,更胜青精颜色好。

寻常艰得此欣逢,默计五升当百丛。

雨多水长倍加益,十里定收三十钟。

野人获之亦自足,何用虚靡太仓粟。

连日秋风思故乡,况复家田有茅屋。

坠网重腮鲈已鲜,莼丝牵叶又流涎。

急归收穫蘋溪畔,细拨芦花撑钓船。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边的荒滩上长满了老的菰草,它们抽出心茎结成秋天满湖的穗子。
轻轻拨开细谷,芒花铺展得舒展,中间藏着一粒连着三片外壳的稻谷。
剖开来看,每颗稻粒都尖尖小小的,比占城稻还要整齐。
不用舂米簸糠,清晨就能煮饭,色泽比青精还要好。
平常难得有这样的丰收,默默估算,五升就能换上百丛。
雨水充足,水位上涨,估计十里地能收获三十石。
乡野之人得到这些也足够了,何必浪费官仓的粮食。
连续秋风吹过,思念起遥远的故乡,更何况自家田里还有茅屋。
鲈鱼网中重叠的腮部已经鲜美,莼菜的丝线牵动着叶子,让人垂涎欲滴。
赶紧回到蘋溪边收获,细致地拨开芦花,撑着小船准备回家。

注释

江边:河边。
野滩:荒滩。
老菰:老的菰草。
抽心:抽出心茎。
作穗:结成穗子。
秋满湖:秋天满湖。
细谷:细小的谷物。
芒敷舒:芒花铺展。
一米:稻谷。
连三稃:连着三片外壳。
占城稻:一种外来稻种。
舂簸:舂米簸糠。
晨炊:清晨做饭。
青精:形容稻米颜色青翠。
颜色好:色泽好。
五升:古代容量单位。
百丛:一百捆稻谷。
雨多:雨水充足。
水长:水位上涨。
野人:乡野之人。
太仓粟:官仓的粮食。
思故乡:思念故乡。
茅屋:简陋的房屋。
鲈已鲜:鲈鱼新鲜。
莼丝:莼菜的丝。
流涎:垂涎。
蘋溪畔:蘋溪边。
芦花:芦苇花。
钓船:小船。

鉴赏

这首宋诗《菰菜》是周弼所作,描绘了江边野生菰草的丰茂景象和其独特的品质。诗人首先赞美了老菰在秋季抽出新穗,谷粒饱满,比占城稻更为整齐,且无需过多加工即可食用,色泽青精,味道更佳。他感叹寻常难得有这样的美食,认为五升菰米相当于百丛,雨水充足时产量大增,足以满足乡野人家的需求,甚至超过官仓的储备。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想起了自家田间的茅屋和丰收的鲈鱼、莼菜,以及在蘋溪畔的渔猎生活。最后以急切的心情描绘了收穫的场景,撑着芦花编成的钓船,画面生动,富有田园诗意。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家乡生活的热爱与怀念。

收录诗词(203)

周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鹤楼歌

城上危楼高缥缈,城下澄江复相绕。

有时漾影入中流,俯看游鱼仰飞鸟。

近楼多少未行舟,满江落花洒汀洲。

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楼对酒弹箜篌。

大别山头白云起,金口渡边雨如洗。

半钩新月上孤城,还照高楼与江水。

晴江依旧泻浔阳,黄鹤无由归故乡。

一声玉笛起何处,燕扑阑干花影长。

形式: 古风

喜晴

久客无别望,出门惟快晴。

茅店局促卧,村静不打更。

淅沥渐有间,四檐稍收声。

俯身问僮仆,贪睡语辄惊。

耳边嘈囋动,邻房先戒行。

拂拭弄包裹,人健脚亦轻。

溪舂黄粮响,窗扫巨竹倾。

山路少泥土,意想砂砾平。

舍梦弃衾枕,披衣散纵横。

屈指计道里,陡觉神思清。

菜老复命煮,小鲜岂足烹。

旅饭任粗粝,苞苴且难成。

值雨及雷雹,一阻三宿程。

南北互有适,后先何必争。

东方晓色至,隐隐天渐明。

分手出门去,相引行水坑。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寓宿黄观复书堂晨至海棠花下走笔呈苏召叟

春风忽来花满树,海棠最多绕栏吐。

客愁才动不复安,两脚春泥踏春雨。

高枝背面辞晓喧,低枝湿透挥未乾。

胭脂深重粉亦殷,颜色滑腻脂肉寒。

五云忽卷晨妆毕,晓来姿态俱已失。

悔不敲门请君出,吃酒忍饥看半日。

疾呼杯酌倾已迟,但惊野雪扫还飞。

可能就赐醉眠者,烂嚼落花听鸟啼。

形式: 古风

湘东苑

湘东王好开芳甸,亭台环绕朱栏遍。

就中应教谁最多,庾信江淹日欢宴。

七十里围高木栅,花柳烧残少颜色。

取次华林建邺边,奚不移归帝王宅。

曾经行处蘋芜漫,赖此名存悉歆羡。

安知飞来不是旧时莺,舞去都非昔年燕。

风擘残桃过短墙,更无人管任斜阳。

惜春犹有伤心者,认作徐娘半面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