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时豪气恨沉沦,缪意诗书可庇民。
长笑壮年无一事,微吟只有故人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和胡戢七首》中的第七首。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年轻时怀抱壮志,认为通过研读诗书可以为百姓谋福利,体现出一种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理想主义情怀。然而,诗的后两句"长笑壮年无一事,微吟只有故人亲"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自嘲,诗人感叹自己壮年时未能实现抱负,只能与老朋友相依,微吟诗歌以遣怀。这种转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理想的落差,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豪情壮志,又有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千首清诗竞夜长,真成蝴蝶为春忙。
莫教流落人间少,雷电它时下取将。
时平未用入山深,岁晚何妨木秀林。
闻说熊罴参后乘,可容牛下有哀吟。
住近苏门有白云,闭关却埽道逾尊。
相逢不语忽长啸,今日岂无人姓孙。
闻说归心已浩然,苏门况有子云廛。
广文不去惭官长,系马堂阶要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