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茸岭何年辟,鸡巢此地传。
松声长似雨,峦气自成烟。
梦散疏钟外,心清古佛前。
欲从仙吏隐,结宇共栖禅。
这首诗描绘了鸡山寺的幽静与神秘氛围。首联“茸岭何年辟,鸡巢此地传”以茸岭和鸡巢为背景,暗示了鸡山寺历史悠久,仿佛自古以来就静静地坐落在这片土地上。接下来的“松声长似雨,峦气自成烟”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松林中松涛如雨声般绵延不绝,山峦间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梦散疏钟外,心清古佛前”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诗人似乎在梦醒之后,听到了远处稀疏的钟声,心灵在古佛面前得到了净化,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欲从仙吏隐,结宇共栖禅”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想要效仿仙吏,隐居于此,与僧侣共同修行的愿望,体现了对自然与禅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鸡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幽、神秘而又充满禅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深向往。
不详
清八大诗家之一。汉族。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看山心倍勇,闻磐夜何清。
虎傍禅林穴,人从木抄行。
振衣沾石色,高枕纳泉声。
羡尔仇池长,频来屐齿轻。
一径入松林,禅房万壑深。
看峰残积雪,啸谷应清音。
鸟下僧厨食,云归香树阴。
偶随方外喜,已觉净吾心。
往来成二老,风味忆三玄。
飞锡威仪见,还山妙处传。
文章终是业,解脱恐无缘。
觅得蓝舆访,须参白足禅。
矗矗莲峰入九霄,青苍一望见苕峣。
人缘贯索穿云出,石削芙蓉带雨摇。
俯听风雷喧白昼,高扪星汉坐清宵。
危楼杰阁来天半,好乘茅龙度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