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伯脩韵

秋风孤愤只心知,接得诗筒为色怡。

句眼独参成佛后,吟肩耸彻欲仙时。

俗衰竞觅胡奴饱,节在何妨臣朔饥。

此话只今谁举似,趋时言语正如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廷鸾的作品,题为《和许伯脩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沉情感与独特的意境造诣。

"秋风孤愤只心知,接得诗筒为色怡。"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凄清之中,内心的孤寂与不平,只有自己明白。而"接得诗筒"则是指通过吟咏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慰藉那份难以言说的哀愤。

"句眼独参成佛后,吟肩耸彻欲仙时。" 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在文学艺术上的追求,以及通过这种追求达到一种精神超脱的境界。"句眼独参"意味着诗人的才华与见解超凡脱俗,而"成佛后"则是比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吟肩耸彻欲仙时"表明了诗人通过吟咏达到一种忘我之境,仿佛触摸到了仙境。

"俗衰竞觅胡奴饱,节在何妨臣朔饥。" 这两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忧虑。"俗衰竞觅胡奴饱"描绘了一种混乱与贪婪的情景,而"节在何妨臣朔饥"则是诗人对这种状况的无奈和内心的饥饿。

"此话只今谁举似,趋时言语正如卮。"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以及他对于语言艺术的高标准要求。"此话只今谁举似"是对当下缺乏真正能够理解和评价诗词的人的感慨,而"趋时言语正如卮"则是在强调文学创作应当追求真实与纯粹,拒斥浮华与媚俗。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通过对自然景象、个人情感以及文学艺术的精妙描绘,诗人构建了一幅丰富而深邃的意境画卷。

收录诗词(231)

马廷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南塘叔赏芙蓉韵

自携败册小窗开,三十头颅四十来。

閒日诗书真足味,薰天富贵只飞灰。

怜渠每吸醋三斗,输我清馀水一杯。

何似山翁醉花下,安排笾豆洗樽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夜病

幻身危抱十年病,青眼俄成一旦昏。

夜席何常卧尊者,晨炊不拟饭王孙。

蜗涎有几春潮涌,鸡唱无凭晓日暾。

惟有阿枢痴不去,几回惊起问家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奉谢龙山使君

四美持来野老家,灯前儿女自欢哗。

匙抄天上神仙饭,瓶插人间富贵花。

剡雪尚堪书茧纸,吴霜聊欲寄乌纱。

今朝新雨无人迹,莫向门前几个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苦雨

倦夜抛书病不禁,投床无寐雨涔涔。

长潸旧国山河泪,细滴孤臣禾黍心。

狂象蹋池喧泞淖,饥鸦谋稻怆淋淫。

天公老手须斟酌,次第龙分正望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