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杨溪晓起见雪

茅檐无声风不起,误喜夜来雨应止。

开门送眼忽心惊,失却前山万堆翠。

江南只说浙西山,更令著雪与人看。

诸峰尽处一峰出,凛然玉立最高寒。

溪声细伴吟声苦,客心冷趁波心去。

掉头得句恐天嗔,且唤征夫问前路。

形式: 古风

翻译

静悄悄的茅屋没有风声,我误以为晚来的雨已经停歇。
打开门眼前一亮,突然心生惊愕,先前的青山不见了,只见万座翠绿消失无踪。
江南的人只谈论浙西的山,却忘了它们在雪中更显风采供人观赏。
群峰尽头,一座孤峰傲然独立,仿佛一块寒玉,高高耸立在寒冷的天空下。
溪水潺潺声与我的吟诵声交织,旅人心情凄凉,随着水流远去。
我刚写下诗句就怕老天生气,还是先向行人询问前方的道路。

注释

茅檐:简陋的屋檐。
无声:没有声音。
风不起:没有风。
误喜:错误地欢喜。
夜来雨:夜晚的雨。
应止:应该停止。
开门:打开门。
送眼:映入眼帘。
忽心惊:突然心惊。
失却:失去。
前山:前面的山。
万堆翠:无数翠绿的山峦。
江南:江南地区。
浙西山:浙江西部的山。
著雪:覆盖着雪。
诸峰:众多山峰。
一峰出:一座山峰突出。
凛然:威严的样子。
最高寒:最寒冷的顶端。
溪声:溪流的声音。
吟声苦:吟诗声苦涩。
客心:旅人的心情。
波心:水流中心。
掉头:回头。
恐天嗔:担心老天责怪。
征夫:行人,过路人。
问前路:询问前方道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江南山景的画面。诗人在静谧的夜晚,误以为风停雨歇,却不料开门一看,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惊:前方的山峦被白雪覆盖,宛如万堆翠玉。诗中的“江南只说浙西山,更令著雪与人看”透露出诗人对江南风光的独爱之情,以及雪后的山峦更显得清冷脱俗,让人忍不住想要停留下来细细欣赏。

“诸峰尽处一峰出,凛然玉立最高寒”则写出了在众多山峰中,一座山峰特别突出,它仿佛是由玉石雕琢而成,巍峨挺拔,孤独地屹立于最高之处,显得格外冷峻。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描写了溪水和吟咏的声音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凄清幽怆的氛围。诗人心中虽然对这份美景感到欣赏,但作为客旅之身,又不免生出一丝孤寂与凄凉。末句“掉头得句恐天嗔,且唤征夫问前路”则流露出诗人在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同时,也不忘提醒自己不要沉迷于美景之中,要继续前行,询问前方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山峦、溪水吟声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夜宿房溪饮野人张珦家桂叶鹿蹄酒其法以桂叶为饼以鹿蹄煮酒酿以八月过是则味减云

桂叶揉青作曲投,鹿蹄煮醁趁凉篘。

落杯莹滑冰中水,过口森严菊底秋。

玉友黄封犹退舍,齑汤蜜汁更输筹。

野人未许传醅法,剩买双瓶过别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姑苏馆上元前一夕观灯

茂苑元宵亦盛哉,千红百紫雪中开。

牡丹自是吴门有,莲莟移从都下来。

光射琉璃最精彩,吐成螮蝀贯昭回。

归船尚有残灯在,更与儿曹饮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姑苏馆夜雪

昨朝晴色动春熙,入夜星河弄碧漪。

谁信雪花能样巧,等它人睡不教知。

起来红日恍开霁,照得玉花光陆离。

归去中都说奇事,姑苏馆里上元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岭云

好山幸自绿崭崭,须把轻云护浅岚。

天女似怜山骨瘦,为缝雾縠作春衫。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