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薄命六首(其五)

陌上桑欲稀,室中蚕正饥。

妾心知采桑,安知使君谁。

结发为人妇,几年守空帏。

妇义不移天,相邀何乃痴。

老姑倚门久,不待盈筐归。

为妾谢使君,风化关庭闱。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田野上的桑叶渐稀,屋内的蚕儿正饥饿。
我心中明白该去采桑,怎知你这使君是何人。
自始至终做你的妻,多年空守闺房无伴。
妇道坚贞如天定,你这般邀请实在痴心。
老姑倚门等待已久,盼的是满筐桑叶归。
替我向使君致谢,家风教化关乎内外庭堂。

注释

陌上桑:田野上的桑树。
稀:稀疏。
室中蚕:屋内的蚕。
饥:饥饿。
妾:古代女子自称。
采桑:采摘桑叶。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谁:指代不明的人。
结发:结婚时束发为夫妇。
空帏:空荡荡的闺房。
妇义:妇人的节义。
移天:改变天意。
相邀:邀请。
痴:过分、不理智。
老姑:年长的姑母。
盈筐:装满一筐。
谢:感谢。
风化:风俗教化。
关庭闱:关乎家庭内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农村生活的场景,通过女子的视角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无奈和坚守。"陌上桑欲稀",暗示春天将逝,桑叶渐少,而"室中蚕正饥"则揭示了农事的紧迫,家中的蚕儿急需新鲜桑叶。女子深知自己的职责在养蚕,但对未知的"使君"来访感到困惑,不知他是何人。

"结发为人妇,几年守空帏"表达了她的孤独与等待,多年来作为妻子却未能与丈夫共度时光。她强调妇道的坚贞,认为自己坚守妇道就如同天经地义,不应轻易被外界打扰,"相邀何乃痴"表达了对不期而至的邀请的质疑。

"老姑倚门久,不待盈筐归"进一步描绘了家庭的期待,老姑长久地倚门张望,盼望着女儿满载而归。最后,女子代表自己向使君致歉,表示家中的风化教育和家庭责任不容忽视,她婉言拒绝了邀请,体现出对家庭和谐的重视。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勤劳且有原则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妇女角色的约束和家庭伦理的重视。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妾薄命六首(其四)

夫君仕虢州,不幸早岁折。

负骸归青齐,道远囊复竭。

投栖不见容,落日人烟绝。

高义无展禽,辱身顾岂屑。

野露杂涕洟,皇天鉴孤孽。

肯惜一臂残,涴此全体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屑]韵

九月晦夜,梦中得“江上梅花影”五字,寤后续成一诗,题陈师曾水墨兰石

江上梅花影,天边明月身。

相看不攀折,何遽彻宵晨。

恻恻寒初透,辽辽气又春。

独深兰蕙叹,长已尔时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妾薄命六首(其二)

繁华随逝水,日暮朱楼空。

哀哀徐州妾,事主不及终。

空房辍膏沐,明妆欲谁容。

春风燕子来,秋风燕子去。

去来影常双,孤鸾抱憔悴。

回首醉娇时,百花不敢媚。

形式: 乐府曲辞

妾薄命六首(其一)

盈盈梁家姝,奕奕晋朝使。

斛珠不论赀,得备巾栉侍。

一笑金谷春,列屋俱敛避。

岂知锦步温,巳复为愁地。

念主惠妾深,缘妾为主累。

楼头风雨深,残花抱春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