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项炯所作的《感秋六首》之二,通过历史典故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刘项龙虎争”,指的是汉初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激烈争夺天下之战,比喻历史上英雄豪杰之间的激烈竞争。“遗民尽疮痏”则描绘了战争后百姓流离失所、饱受创伤的社会景象。接着,“故掾入收律,诸将醉斫柱”描述了官吏执法不公、将领放纵酒色的腐败现象,反映了社会道德的沦丧。
“四老亦强出,两生终不起”中的“四老”可能是指古代四位贤士,他们虽有才能却难以施展;“两生”可能指两位有才华的人才,最终未能有所作为。这反映了人才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无奈与悲哀。
“三王盛礼乐,竟为吕政燬”提到了周朝的三位明君(太王、文王、武王)推行的礼乐文明,最终被吕后(吕政)破坏,象征着文明与秩序的衰败。
最后,“乌乎百代下,汲汲岂无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百代之下(即后代)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对于人们追求功名利禄、急功近利行为的批评,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性弱点和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