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以宋琬的《西江月》为载体,描绘了对两个儿子的不同期望和教育理念。上片“只合呼他豕犬,漫誇图画麒麟”两句,以“豕犬”和“麒麟”作对比,表达了对长子阿环的期望与对次子阿端的期待不同。这里,“豕犬”象征着平凡、普通,而“麒麟”则寓意着非凡、卓越。通过这样的比喻,词人表达了对长子可能平凡生活的接受,以及对次子寄予的高远期望。
下片“与儿戏戴小纶巾。果否提戈取印”继续表达对次子阿端的期待,希望他能像古代的将军一样,不仅穿戴整齐,更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获取权力。这里的“纶巾”是古代武将的头饰,象征着权力与威严。“莫学王家镇恶,争如齐相田文”则是对阿环的教导,希望他不要像王家的镇恶那样,过于凶猛而不得人心,而是学习齐国的田文,既能展现力量,又能得到人民的爱戴。
最后,“敢期他日大吾门。孝弟耕田有份”表达了词人对两个儿子未来的期许。他希望阿环能够通过孝顺和兄弟之间的和睦,过上安稳的生活;同时,他也鼓励阿端,即使在追求功名的路上,也不忘本,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善良。整首词充满了对子女成长的深思与期待,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