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同广雅尚书游天宁寺归有感》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对比洛阳与他处的景象,以及谢公与王公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深刻思考。
首句“坐上河山异洛中”,描绘了诗人与众位官员一同游览天宁寺时,所见之景与洛阳大不相同的情境。这里的“河山”不仅指自然景观,也暗喻着国家的版图和历史的沉淀。“洛中”特指洛阳,古代中国的重要都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风貌。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不同地域间的差异,为下文的议论铺垫。
次句“局前丝竹解平戎”,转而描述了在游玩过程中,音乐与舞蹈的和谐演奏,象征着和平与欢乐的氛围。这里的“解平戎”既可理解为解除边疆的战事,也可解读为消除内心的纷争,传达出一种和谐共处、以文化融合代替武力征服的理念。
接着,“谢公谈笑王公哭”引用了历史典故,将谢安与王导两位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进行对比。谢安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谈笑间扭转战局,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而王导则在战后悲痛地哭泣,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胜利的复杂情感。这一对比,寓意着不同人物面对同一事件时的不同态度和反应,暗示了个人立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微妙关系。
最后,“戮力神州各不同”总结了上述内容,强调了在实现国家统一的过程中,不同个体或群体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和行动方式,但最终目标是共同的——为了国家的繁荣稳定和民族的团结。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多元统一的理解,以及对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国家大业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引用,巧妙地探讨了历史、文化、政治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对国家统一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