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惜白日短,乍容清夜长。
坐闻风露滴,吟觉骨毛凉。
兴寝无诸病,空闲有一床。
天明振衣起,苔砌落花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持一种豁达的态度,不担心白天的短暂,而是享受清凉的夜晚。夜里风和露水滴答作响,使得诗人的吟咏中带有一种清凉之感,甚至觉得骨骼和毛发都被凉意渗透。
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没有任何疾病的困扰,只是在空闲时享受着一张床的舒适。天亮时分,他起身穿衣,那些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落下花朵散发出香气。
整首诗通过对夜之美和自然声音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语言平实,意境幽深,是一首表达闲适情怀的好诗。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津亭虽极望,未称本心闲。
白有三江水,青无一点山。
新鸿喧夕浦,远棹聚空湾。
终遂归匡社,孤帆即此还。
晨午殊丰足,伊何挠肺肠。
形容侵老病,山水忆韬藏。
必谢金台去,还携铁锡将。
东林露坛畔,旧对白莲房。
毕竟拟何求,随缘去住休。
天涯游胜境,海上宿仙洲。
梦好寻无迹,诗成旋不留。
从他笑轻事,独自忆庄周。
城东移锡住城西,绿绕春波引杖藜。
翡翠满身衣有异,鹭鸶通体格非低。
风摇柳眼开烟小,暖逼兰芽出土齐。
犹有幽深不相似,剡溪乘棹入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