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这首诗名为《山亭避暑》,作者是宋代的真山民。诗中描绘了山亭环境的清凉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避暑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首句“怕碍清风入”写出了对清风的珍视,暗示山亭设计得通透,不阻隔自然的气息。次句“丁宁莫下帘”进一步强调了保持通风的重要性,让凉爽的空气得以自由流动。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则点明了山亭选址的适宜,不仅因为地理环境凉爽,更因为人们内心对炎热的逃避。接下来两句“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通过描绘广阔的竹林和潺潺流水,以及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响,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最后两句“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赞赏,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自然之美,并不会损害品行的廉洁。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夏日避暑生活的独特感悟。
不详
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集》
作室悬知要肯堂,而翁家学颇增光。
一朝衿佩儒簪合,千古诗书屋壁香。
鉴曲烟霞归羽馆,钟山风月落僧房。
如何只揭精庐扁,解续斯文气燄长。
鼻祖名高三谏官,耳孙玉立又台端。
气增浙左霜威动,面带终南山色寒。
揽辔肯教狼卧地,归班便合豸峨冠。
公馀诗兴清于雪,细嚼梅花入肺肝。
颓阑斜照网蛛丝,陈迹凄凉万古悲。
柘水尚鸣亡国怨,山松曾见受封时。
碑因苔蚀无完字,城为田侵失旧基。
当日东瓯知几战,如今赢得一荒祠。
一舸下中流,西风两岸秋。
橹声摇客梦,帆影挂离愁。
落日鱼虾市,长烟芦荻洲。
篙人夜相语,明发又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