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虞翻园》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描绘虞翻园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虞翻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知己难遇的感慨。
首联“放逐孤臣旧有园,空阶一立忆虞翻”,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诗人身处被放逐的境地,回想起曾经的园子,心中不禁涌起对虞翻的怀念之情。虞翻,三国时期的人物,因直言进谏而屡遭贬谪,与诗人境遇相似,故而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颔联“欺人乱世寻常事,知己平生岂易言”,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乱世中人情冷暖的感慨。在动荡的时代里,欺瞒与背叛似乎成了常态,而真正能够理解自己、成为知音的人却难寻其踪。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现实的无奈。
颈联“无数野鸠争树落,几番闲蝶入花屯”,转而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生动画面。无数野鸠在树间争抢着栖息之地,几只蝴蝶悠闲地飞舞于花丛之中。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暗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向往。
尾联“海幢亦是杨孚宅,谁过诃林细共论”则以海幢(可能指佛教中的佛塔或寺庙)与杨孚宅(杨孚为三国时期的人物,与虞翻同为被贬之人)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像杨孚一样,深入探讨人生哲理的愿望。然而,这样的知音似乎难以寻觅,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虞翻园中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对乱世中人情的感慨以及对知音难遇的无奈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