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冀马嘶寒风,逐臣念乡国。
江浦闻哀弦,长吟望南北。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之马在寒冷的风中嘶鸣,远谪的臣子心中涌动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江边的码头传来哀伤的琴声,诗人独自长吟,思绪飘向遥远的北方和南方。刘因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远离故土、心系家乡的游子形象。诗中的“冀马”象征着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哀弦”则代表了内心的悲凉与无奈。整体意境深沉,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文人面对离别与思乡之情时的复杂心理状态。
不详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邻翁走相报,隔窗呼我起。
数日不见山,今朝翠如洗。
黄昏雨气浓,喜色满南亩。
谁知一夜风,吹放门前柳。
独立偶怀古,临风还自伤。
一声樵唱起,回首暮山苍。
削树题诗句,画沙知酒筹。
他年成故事,萧散更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