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赠剑”为题,作者是明代的屈士煌。诗中通过描述一把宝剑的特性与寓意,表达了对国士之人的渴望和对英雄精神的崇敬。
首联“蛟胎静啸匣雷鸣”,生动描绘了宝剑在剑鞘中的状态,静谧中蕴含着力量,仿佛随时准备发出震天响声,如同蛟龙在沉睡中低吟。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宝剑比作蛟龙,既表现了剑的神秘与威严,也暗示了其潜在的力量与不凡。
颔联“长日摩挲为不平”,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宝剑的深厚情感。在漫长的白天里,诗人不断地抚摸、把玩这把剑,心中充满了不平之气。这里的“不平”不仅指剑的潜在力量未被施展,更暗含了诗人内心的不平,可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或是对自身命运的不甘。
颈联“事去寸心难自按,时来千里不留行”,表达了诗人对于时机与命运的深刻理解。当机会到来时,即使只是微小的机会,内心也会难以平静;而当时机成熟,千里之外也能轻松应对。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机遇的渴望以及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尾联“拟赠尚须逢国士,深藏犹未别荆卿”,则表达了诗人对真正能够欣赏和使用这把宝剑之人的期待。他希望将宝剑赠予像古代的国士一样,有能力、有胆识的人,同时也流露出对像荆轲这样的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这里“国士”和“荆卿”都是对杰出人才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宝剑这一物象,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社会理想以及对英雄的颂扬,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