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圃五咏(其五)茯苓

老松踰百围,名为栋梁材。

孤根虽故在,不复萌条枚。

生意无处泄,浩浩还根荄。

结为千岁苓,肤色状琼瑰。

洗曝不遗力,药裹手自开。

羊枣出河北,胡麻来天台。

蒸以白砂蜜,盛以红瓷杯。

一朝服食尽,玉色还婴孩。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茯苓生长的过程与用途,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奇迹的感慨。

首先,诗人以“老松”起兴,将茯苓比作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松树,强调其生命力的顽强与珍贵。接着,通过“孤根虽故在,不复萌条枚”,形象地描述了茯苓根部虽深埋地下,却依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不屈不挠地孕育着新的生机。这种生命力的顽强,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界的伟大与神奇。

“生意无处泄,浩浩还根荄”一句,进一步展现了茯苓生命力的旺盛,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也能够找到释放生命力的方式,最终回归到生命的根源——根荄。这不仅是对茯苓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所有生命力量的颂扬。

接下来,“结为千岁苓,肤色状琼瑰”描绘了茯苓成熟后的形态,如同千年古木般坚韧,外表则如美玉一般光洁,既体现了茯苓的珍贵,也寓意着其内在价值的高雅与纯净。

“洗曝不遗力,药裹手自开”则展示了人们对于茯苓的珍视与利用。无论是清洗还是晾晒,都倾注了人类的辛勤与智慧;而亲手打开药包,更是体现了对茯苓药效的信任与期待。

最后,“羊枣出河北,胡麻来天台。蒸以白砂蜜,盛以红瓷杯”描绘了茯苓被加工成药膳的过程,从原料的选取到制作的精细,无不体现出人们对茯苓药用价值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一朝服食尽,玉色还婴孩”则是对茯苓药效的高度评价,它不仅能够滋养身体,还能使人恢复青春活力,展现出茯苓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茯苓生长、加工、药用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也表达了对生命奇迹的敬畏与赞美,以及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前湾

夕行前溪湾,翁妪招我宿。

入门灯火闹,偶此寄一足。

客囊喜清净,我倦睡颇熟。

回首失浮踪,终朝露如沐。

形式: 古风

上胡主簿愿

尹公起宣城,谓是金闺彦。

失脚簿领丛,斜飞集州县。

南陵枌榆地,妙年试雄剸。

还将旧棠阴,来作清溪掾。

近来多政学,误制好东绢。

我公有渊源,家学富经传。

四明炯清水,玉映昆山片。

以兹抚凋瘵,精神皎如练。

囷仓出毫末,德化速邮传。

到官未百日,恻恻庭闱恋。

花外想安车,戏舞斑衣缘。

推此寿斯民,童髦剧欢忭。

我亦囿陶钧,有道耻贫贱。

洗眼看政成,携上金銮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问稼隐疾

日子来访我,话旧乐复乐。

中年情义深,一别辄作恶。

子我皆客居,浮萍叹流落。

伤心缩地术,倒指赏月约。

鸡黍喜有期,书久懒不作。

是时困著愚,处处熬膏镬。

而子金石躯,坐受贫鬼缚。

传闻数日来,卧病清风阁。

况子贤主人,苓朮富装橐。

子亦屡折肱,忍不急呼药。

大患缘有身,此理直糟粕。

要令文殊师,欲扣维摩诺。

人生馀几许,何事纷六凿。

殷勤今夜月,为我照寂寞。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寄友直借古书

五日学作诗,十日学书纸。

书成自称好,对客发微泚。

尔来草书人,作态工侧媚。

譬如老孙娘,不病要儿齿。

我空诗未工,苦瘦如我字。

有诗使人写,适兴聊尔尔。

宿缘喜多学,未用进于技。

试问宜休民,何如觅青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