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雨即事(其六)

本来僧道亦凡人,随例登坛叩上真。

不是长官祈祷出,须知涓滴尽皇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观雨即事(其六)”为题,出自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年的诗人许南英之手。诗中借观雨之事,抒发了对僧道、官员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思考。

首句“本来僧道亦凡人”,直接点明僧道并非超凡脱俗的存在,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与常人相似的情感和生活。这种平视的态度,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僧道的神秘化认知,强调了他们的普通性和人性。

次句“随例登坛叩上真”,描述了僧道们遵循传统仪式,向神灵祈求的行为。这里“登坛”指上香拜祭,“叩上真”则是向至高神灵表达敬意。通过这一行为,诗人探讨了信仰与仪式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

第三句“不是长官祈祷出”,转折指出并非只有官员才能得到神灵的庇佑或回应。这句话暗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在宗教信仰中的反映,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反思。

最后一句“须知涓滴尽皇仁!”则以强烈的语气强调,无论是僧道还是官员,甚至是每一滴雨水,都承载着皇恩浩荡。这里的“涓滴”比喻微小的事物,而“皇仁”则象征着君主的恩泽。诗人以此表达了一种普遍的仁爱思想,认为世间万物皆受惠于君王的恩赐,体现了儒家文化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观雨这一日常现象,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宗教、自然等多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起坐

一夜西风送凉雨,洗尽炎荒三伏暑。

带来秋信虫先知,唧唧灯前悲自语。

披衣起坐四更时,清气似疑天付与。

不少时人尚梦中,静听邻钟撞数杵。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再和徐展云先生重九登石门岭原韵(其一)

佳章雒诵屡回环,最有文缘是此山。

卷石不知如许大,一经题品别灵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再和徐展云先生重九登石门岭原韵(其二)

天际云阴日色微,一鞭秋影逐尘飞。

村风野色都收拾,也算登高应景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再和徐展云先生重九登石门岭原韵(其三)

秋士悲秋感慨增,吟秋好句笔能胜!

城东雁塔题名处,留待明秋拾级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