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锦夫方伯

出云复归山,兹怀谅靡执。

守道耻谐俗,嗟子久独立。

方仰澄清勋,遽返沧浪楫。

玄运无定涂,一雨夏寒及。

彼哉岂予搆,顺受兹贤习。

飏飏北去帆,咫尺渺莫即。

屡承沙鸿音,空忆云鸾集。

且作鹿门耕,仍甘玉芝食。

龙德贵存身,渊潜慎出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王廷相所作的《送王锦夫方伯》。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王锦夫即将离别前往新任的不舍与祝福之情。

首句“出云复归山”,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开官场,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接着“兹怀谅靡执”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累的心境。诗人感叹友人长久独立于尘世之外,既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赞赏,也流露出对友人孤独处境的同情。

“方仰澄清勋,遽返沧浪楫”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人的仕途生涯比作航行于波涛中的船只,既赞扬了友人为官清正、功绩卓著,又暗示了友人即将结束这段旅程,回归平静的生活。接下来“玄运无定涂,一雨夏寒及”则以自然界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

“彼哉岂予搆,顺受兹贤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世态度的认同,认为友人能够顺应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是一种智慧和豁达的表现。最后,“飏飏北去帆,咫尺渺莫即”描绘了友人乘风破浪,北上远行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屡承沙鸿音,空忆云鸾集”通过对比友人过去与现在的情况,表达了对友人过去生活场景的怀念。而“且作鹿门耕,仍甘玉芝食”则是对友人选择回归田园生活的肯定,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龙德贵存身,渊潜慎出入”则是对友人品德的再次强调,希望友人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谨慎行事。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也有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12)

王廷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字:子衡
  • 号:浚川
  •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 生卒年:1474-1544

相关古诗词

秋日宁国言怀(其一)

今适非我期,幽觏亦云丽。

长峦亘邑曲,青亩循溪汭。

英英岩桂秀,翙翙云禽逝。

览物有馀赏,攸止每留系。

临官敦素履,颇亦志弘济。

崇卑讵足较,贤者安所际。

揆道良已畅,提挈视终惠。

拯物方在兹,谁果乃遗世。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秋日宁国言怀(其二)

秋鳦逝安托,乃在海中沚。

薄游得所遣,岂必青云士。

直道难为容,谁哉誓终始。

志士贱怵迫,旷然凌万祀。

狂言戏万乘,邪途岂贞轨。

渭川猎非熊,白首安可俟。

虎变大贤造,凤衰君子耻。

守道安处末,干禄尔非鄙。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秋日宁国言怀(其三)

玉蟾光九土,时复有缺蚀。

君看行天龙,亦作寒湫蛰。

一屈复一伸,达人具天德。

凤食乃琅玕,岂受䲭鸢嚇。

骊颔明珠光,相将慎出入。

执戟二十载,岂求他人识。

我道在寥廓,好之恐不力。

赠君杜蘅草,庶见君子色。

形式: 古风

蜀中寄李宗易宫论

驱车西川道,幽胜一何偏。

江源下裔徼,峡势蹴高天。

我游形神适,宛宛飞云仙。

鸣琴答山水,志兴良可宣。

岁晏思故交,道拙怀高贤。

君从九霄居,阿阁华景悬。

养素回沕穆,陈力扶危颠。

十载隔山海,宿心念鹓鸾。

讵惜鱼锦字,慰此蹉跎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