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名为《三叠前韵(其一)》。诗中蕴含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责任与社会变迁的思考。
首句“圣门弟子多官鲁,公亦曾驱历下车”以儒家经典中的“圣门弟子”比喻为官员,暗示了古代士人通过科举入仕的路径,同时提及“公亦曾驱历下车”,可能暗指诗人自己或历史上某位官员曾经的从政经历,以及在官场中的起起伏伏。
接着,“紫诏九重登上考,黄图一瞥复中华”描绘了朝廷的权威与权力的象征,通过“紫诏”和“黄图”来展现国家的决策与治理,而“登上考”与“一瞥复中华”则反映了国家政策的实施与变化,以及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追求。
“斯民岂尽皆吾责?”一句直接提出了对官员及所有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强调了作为社会一员,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的责任。“君子无恒咏尔嗟!”则进一步强调了君子之德,不应轻易叹息或抱怨,而应积极面对挑战,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最后,“一角清源娱老地,山中岁月尚堪赊”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这既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体现,也隐含着对社会变革中保持内心平静与和谐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政治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对于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在动荡时代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