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双庙镇峡楼

峰巍鳌柱疑娲立,地峻龙门自禹开。

山色半昏朝欲雨,滩声不蛰夜何雷。

云屏烟障相迎送,沙鸟风樯几去来。

徙倚阑干不知倦,一诗弹压愧非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的心灵震撼和艺术表达上的自谦。开篇“峰巍鳌柱疑娲立”一句,以“巍”字形容山之高峻,再以“鳌柱”比喻山之雄伟,通过对比天地之间的神话巨人娲皇的形象,使人觉得山如同挺举天地的柱石。紧接着,“地峻龙门自禹开”,则是用历史典故烘托景色之险峻,暗示了诗人站在这自然与历史交织的地点感受到了时间的沉重。

“山色半昏朝欲雨”一句,通过对山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即将来临的雨气氛围,而“滩声不蛰夜何雷”则以清晰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水流湍急、声音如雷,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接下来的“云屏烟障相迎送,沙鸟风樯几去来”,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飞鸟掠过水面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云、烟、鸟、风的细致观察和描摹,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动感和生命力的场景。

最后,“徙倚阑干不知倦,一诗弹压愧非材”则流露出诗人的自谦之意。诗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到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完全表达眼前的壮观,因此有了“愧非材”的感慨。这不仅是对个人才艺的反思,也是一种文学上的谦逊和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山峡、云烟、水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穿插,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大自然无尽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题孔明白帝二祠

安刘事固异危刘,相去英雄二百秋。

火德方中徒僣帝,星营何陨遽亡侯。

草庐龙去存吴恨,陛戟蛙狂遗汉羞。

成败不同俱庙食,宁非霸业结偏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汉中嶓冢观高祖庙试剑石

手袖干将射斗牛,当时天意在兴刘。

不劳游刃烹秦鹿,直以馀锋剪楚猴。

将相岂烦加越砥,宽仁自足淬吴钩。

断蛇断石都休问,遗恨平城雨雪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怀远楼

心远目难尽,境须诗与论。

风樯谁客艇,烟树某家村。

野草春千古,江天月一痕。

旧时方册事,一笑付方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题林路钤诗轴

过眼多陈迹,论心只旧时。

艰难几年事,感慨数公诗。

觅句新尤健,谈兵老不衰。

效颦聊尔耳,莫说姓名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