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慈恩绝顶有感

为学平生不究源,未妨绝顶上慈恩。

塔高俯视群山小,江阔能容巨浪喧。

人每中登难脚力,谁于高处领天根。

须信平生为基址,基址牢时德业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攀登高峰、领略天地之情怀。诗人通过登山的体验,表达了对知识根基的重视和追求德业的重要性。

“为学平生不究源”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学问探求的态度,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学习,更要追溯到知识的根本。这种求学之心,与其说是对知识的渴望,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未妨绝顶上慈恩”则是诗人在高处所感受到的宽广恩泽,这里的“慈恩”象征着一种无边界、包容一切的情怀。在这样的高度,视野开阔,心胸也随之扩大。

接下来的两句,“塔高俯视群山小,江阔能容巨浪喧”,通过对比塔的高与山的低,以及江的宽广与波涛的吵闹,形象地表达了高瞻远瞩、心胸宽广的境界。

“人每中登难脚力”一句,实则是在说人们在攀登至高无上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困难重重。这里不仅是指身体上的挑战,更包含了精神层面的考验。

紧接着,“谁于高处领天根”则引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谁能在这样的高度领悟到宇宙的根本?这句话既是在追问,也是在自省,显示出诗人对于生命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须信平生为基址,基址牢时德业尊”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在学问上、在精神上,只有确立坚实的根基,才能建立起崇高的德行。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山水之情,更透露了一种追求真理、崇尚道德的精神内核。通过登山的过程,诗人将个人修养与宇宙观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境界。

收录诗词(288)

许月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廷玉菊存堂

祖菊园翁孙菊存,君家菊谱傲兰孙。

天随天问非他族,秋意秋怀自一门。

白送绕篱从谷谷,黄飘流地彼村村。

花应自贺三生遇,亲见渊明无此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赋吴廷圭筼西亭

竹西歌吹古扬州,分与延陵第一流。

直节雪霜霜晓槛,虚心风月月明楼。

东南直道辉青史,朔北虚怀动玉旒。

立尽斜阳更新月,缠腰骑鹤此君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赋新花竹

花红竹绿两相当,绿竹红花在道傍。

竹引花风心浪动,花含竹露面芬芳。

须知竹恋花蝴蝶,喜见花贪竹凤凰。

彼此莫嫌花共竹,他年花老竹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遇黄先生

策马沙头值此翁,恐成鸿燕啬相逢。

归鞭亟指远峰碧,握手频看笑脸红。

淡月一帘清坐处,高风千载慨歌中。

渊源自昔崇师友,吴下应怜旧阿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