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送张霞归觐江南

此道背于时,携归一轴诗。

树沈孤鸟远,风逆蹇驴迟。

草入吟房坏,潮冲钓石移。

恐伤欢觐意,半路摘愁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这条道路违背了时代潮流,我带着一卷诗回家。
孤独的鸟儿沉落在沉寂的树林中,逆风让缓慢的驴子更加迟缓。
杂草蔓生,侵蚀了我吟诗的房间,海潮冲刷使钓鱼石移动。
我担心这会伤害到家人团聚的心情,所以在半路上摘下愁苦的胡须。

注释

此道:这条路。
背于时:不符合时势。
携归:带回家。
一轴诗:一卷诗书。
树沈:鸟儿沉没在树林。
孤鸟:孤独的鸟儿。
远:远离。
风逆:逆风。
蹇驴:行动迟缓的驴子。
迟:缓慢。
草入吟房:草丛侵入吟诗的房间。
坏:破坏。
潮冲:海潮冲刷。
钓石:钓鱼的石头。
恐伤:担心会伤害。
欢觐意:家人团聚的心情。
摘愁髭:摘下愁苦的胡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时的悲凉情景。"此道背于时,携归一轴诗"表达了诗人在分别之际,带着一轴诗作,背离这个时代的无奈与孤独。"树沈孤鸟远,风逆蹇驴迟"则形象地描述了秋天树木深处传来孤单小鸟鸣叫声,以及逆风中行走艰难的小驴,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末萧瑟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行动上的不易。

"草入吟房坏,潮冲钓石移"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破败。草儿长进了曾经吟诵诗文的房间,而潮水也冲刷着岸边的石头,使之移动,这既是物象的变迁,也象征着时间流逝、事物无常。

"恐伤欢觐意,半路摘愁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分别的忧虑,以及在旅途中因思念而生出的一缕愁绪。这里的“愁髭”是指心中的忧愁和旅途所生的长发,这些都是内心不宁与外界变化的映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面对时光流逝、事物无常时的心境。诗中充满了淡淡的忧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山寺老僧

云际众僧里,独攒眉似愁。

护茶高夏腊,爱火老春秋。

海浪南曾病,河冰北苦游。

归来诸弟子,白遍后生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中秋月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

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中秋月

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

冷沈中岳短,光溢太行高。

不寐清人眼,移栖湿鹤毛。

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东川高仆射

油幢影里拜清风,十里貔貅一片雄。

三印锁开霜满地,四门关定月当空。

泉浮山叶人家过,诏惹垆香鸟道通。

新起画楼携客上,弦歌筵内海榴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