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欲去。花满平山堂路。一饮千钟休得误。
花月成孤负。山色苍苍如故。手种垂杨何处。
太守风流空作赋。连天芳草暮。
这首《谒金门》是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感慨。
“春欲去”,春天似乎在悄悄离开,预示着季节的更迭。紧接着,“花满平山堂路”,平山堂的路上开满了鲜花,营造出一幅绚烂多彩的春景图。然而,美好的景色背后却隐藏着淡淡的忧伤,“一饮千钟休得误”,劝人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错过与花月相伴的美好时刻。“花月成孤负”,表达了对未能与花月共赏的遗憾。
“山色苍苍如故”,尽管山色依旧,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已不再,暗示着季节的变迁。“手种垂杨何处”,诗人或许曾亲手种植过垂柳,但现在却不知它们生长在何方,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太守风流空作赋”,这里借用了古代官员吟诗作赋的传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中风雅生活的怀念,如今却只能徒留文字,无法再现当时的风采。“连天芳草暮”,傍晚时分,连绵不绝的芳草映衬着落日余晖,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宁静的氛围,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时光的流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富有深意。
不详
乍镇闽山尊莫上。九仙乌石都相让。
削就奇峰鼍鼓样。声不放。蜀桐刻作鱼儿相。
两袖天风看海涨。烟岚苍翠奇难状。
浴罢凤凰池水壮。高处望。旗山西畔遥相向。
升真天,溪九曲,岭千重。青巉巉、云外芙蓉。
谁携蜡屐,踏遍三十六高峰。
只恐那、幔亭宝座尽苔封。
钧天奏,乾鱼祀,今寂寂,昔隆隆。问篯铿、二子朦胧。
云裀霞褥,迢遥清夜宴秋风。
曾孙醉后,但无情、云雨西东。
野草荒藤路几弯。烟霞无远近、爱人闲。
为听幽谷鸟绵蛮。登临易、不道在春山。
真诀驻衰颜。王乔归去后、水云寒。
千年鹤背可曾还。烧丹井,留得到人间。
江风浩渺,把游客送到,焦山高处。
指点南徐秋色里,但见丛丛烟树。
野鹤闲鸥,孤云淡月,昏晓山中趣。
看浮玉塔,层层光连北固。
遐想昔日焦先,超然物外,抱膝歌梁甫。
高节清风千载度,谁解栖幽守素。
试听山僧,金钟打罢,深悔红尘误。
山资须办,向云中、采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