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崧老归闽二首(其二)

公事妨开卷,遐征念索居。

能来数月款,端为百忧纾。

师友洛川上,人才元祐初。

归来有新益,不惜几行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公务繁忙妨碍了阅读,远游的念头让我想起孤独。
如果能来相聚数月,定能大大缓解我心中的忧虑。
在洛川的师友情谊中,那是元祐初年的才子佳人。
回到这里,我将有所收获,哪怕只是几行文字的交流也值得。

注释

公事:公务。
妨:妨碍。
开卷:阅读。
遐征:远游的念头。
念索居:想起孤独。
能来:如果能来。
数月:数月时间。
款:款待,交往。
百忧:众多忧虑。
纾:缓解。
师友:师友情谊。
洛川:地名,古代洛阳的别称。
人才:才子佳人。
元祐初:宋朝元祐年间。
归来:回到这里。
新益:新的收获。
不惜:不吝惜。
几行书:几行文字。

鉴赏

此诗乃宋代文学家张栻所作,名为《送李崧老归闽二首(其二)》。诗中流露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不舍。

“公事妨开卷”,这里的“公事”指的是公务、官职之事,而“妨开卷”则是形容忙碌到连书籍都难以打开阅读,表明诗人因公务繁忙而无法静下心来。接着“遐征念索居”,“遐征”意为远行或远征,这里可能是指李崧老即将离去的旅途,而“念索居”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不舍。

“能来数月款,端为百忧纾”,这里的“数月款”意味着能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而“端为百忧纾”则形容诗人因朋友即将离去而心中充满了种种忧虑和牵挂。

“师友洛川上,人才元祐初”,“洛川”可能是指某一地名,这里与“上”字连用,意味着在那片区域内。"元祐初"则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公元 1086-1094 年),此处提及人才,可能是在赞美李崧老的才能或回忆当年的盛况。

“归来有新益,不惜几行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归来的期待,以及即使是简单的书信交流,也视为珍贵的精神寄托。这里的“新益”可能指的是友人的成长或是将带回的一些新的知识和体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于知识交流的渴望。张栻通过这简单却富有情感的话语,展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之间的情谊与文化追求。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送李崧老归闽二首(其一)

历数勋贤后,如君到眼希。

胸中蕴金石,笔下出珠玑。

倾盖嗟何晚,临流又送归。

他年傥相忆,寻我钓鱼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李新州

清绝湘南地,乡间见老成。

蔽棠方有望,折柳却关情。

侧听舆人诵,还新月旦评。

相望幸邻壤,犹得借馀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周畏知二首(其二)

半世功名误,苍颜幕府游。

文辞追楚些,得失付阳秋。

荐牍方交上,衡门岂重留。

青云看稳去,快处一回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周畏知二首(其一)

秋冬仍苦雨,旬浃喜霜晴。

木末楼台见,江头橘柚明。

登临方适意,离别已增情。

后夜相思地,寒梅影正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