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雁声叫断一天秋,寒气凭陵季子裘。

莫恨蛾眉偏薄命,曾知猿臂自难侯。

绕黄花有诗消遣,持紫螯兼酒拍浮。

未用凄凉如宋玉,月明清思满前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雁鸣声声宣告秋天已深,寒冷侵袭着季子的皮衣。
不要怨恨命运对美女的不公,要知道强壮的手臂也难以攀高求仕。
在菊花丛中寻找诗篇消磨时光,手持蟹螯配酒,畅饮一番。
不必像宋玉般凄凉,月光皎洁,思绪满怀,映照着江边的沙洲。

注释

雁声:大雁的叫声。
秋:秋季。
寒气:冷空气。
季子裘:古代读书人穿的长袍。
蛾眉:女子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
偏薄命:命运不佳。
猿臂:比喻人的手臂强壮有力。
自难侯:难以得到高位。
黄花:菊花。
诗消遣:以诗来排解无聊。
紫螯:螃蟹的大钳子。
拍浮:饮酒时的豪饮动作。
凄凉:悲凉。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人,以多愁善感著称。
月明清思:明亮的月夜引发深深的思考。
前洲:江边或湖边的沙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的萧瑟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凄凉感受。"雁声叫断一天秋",以大雁的叫声为切入点,渲染出秋天的寂静与悲凉。"寒气凭陵季子裘"则形象地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寒意,以及诗人穿戴厚重衣物仍感到寒冷的心情。

"莫恨蛾眉偏薄命,曾知猿臂自难侯"这两句,诗人借用传统美女的标志——蛾眉和猿臂,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自身处境无奈的感慨。这里的“薄命”暗示着生命脆弱,而“自难侯”则是对个人力量有限的无力感。

"绕黄花有诗消遣,持紫螯兼酒拍浮"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漫步于黄花丛中,以吟咏诗词来消解心中的忧愁,同时手执酒杯和紫螯(一种水生动物),似乎是在用酒精和自然美景来暂时忘却烦恼。

最后两句"未用凄凉如宋玉,月明清思满前洲"则是诗人自比为宋代的才子宋玉,以此形象表达自己在秋夜之中,面对明月,心中充满了清澈而深远的思想。这里的“未用凄凉”暗示着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凄凉的季节里,诗人的思绪依然丰富而不乏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独特体验与情怀。

收录诗词(127)

吴锡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元范。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字:元伦
  • 号:兰皋
  • 籍贯:徽州休宁
  • 生卒年:1215—1276

相关古诗词

秋来

秋来病叶不禁风,渐觉虚檐坠片红。

斜日半溪人唤渡,断云千里雁横空。

诗情得似驯鸥子,世事徐观失马翁。

忻戚莫将为我役,此怀拍拍自春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秋夜

寂寂虚堂风露凉,边声惊听雁南翔。

短筇梦涉秋三径,长笛思乘月一航。

老眼添昏如浊镜,吟怀多感类寒螀。

久知拙不趁时样,肯羡东邻斗靓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荆溪舟中对月

历眼旬馀半,终宵月在天。

若将今岁看,仅有此番圆。

寒逼鸿洲外,光摇蚁瓮边。

家山千里远,应共一婵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郡侯奏请为先竹洲易名因送逢原入京

一封奏入五云开,褒录儒先动九垓。

生意欲回洲上竹,好风已递陇头梅。

志铭标揭留幽隧,谥法昭彰在曲台。

去去片帆春水滑,捧持飞诰看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