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三日雷雹大作

午热蒸崖嶂,晡时骤雨来。

仍年频见雹,中夏始闻雷。

地撼山疑压,林昏鸟误回。

吾宁识天意,吟苦自生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中午炎热蒸腾山崖峭壁,傍晚突然降下大雨。
每年都会多次见到冰雹,夏天才初次听到雷声。
地面震动,仿佛山要塌下来,树林昏暗,鸟儿迷失方向。
我宁愿理解上天的旨意,但苦于诗思,只能自我生发哀愁。

注释

午热:中午的酷暑。
蒸崖嶂:蒸腾山崖。
晡时:傍晚。
骤雨:突然的大雨。
仍年:每年。
频见:多次看到。
雹:冰雹。
中夏:初夏。
始闻:初次听到。
地撼:地面震动。
山疑压:山好像要压下来。
林昏:树林昏暗。
鸟误回:鸟儿迷失方向。
识:理解。
天意:上天的旨意。
吟苦:苦于诗思。
生哀:生出哀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夏季雷雨来临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天意的思考和个人感情的表达。

“午热蒸崖嶂,晡时骤雨来。”两句勾勒出炎热夏日突然降临的雷雨场景。热气蒸腾于山岩之间,正当太阳高悬时分,倏忽间密集的云朵汇聚成暴雨。

“仍年频见雹,中夏始闻雷。”诗人提及连年来频繁出现冰雹,以及在盛夏才听闻雷声。这里反映了对不寻常气象变迁的观察和感慨。

“地撼山疑压,林昏鸟误回。”用“地撼”形容雷鸣之震动,用“山疑压”形容云层如同要压倒大地,营造出一种天地混沌、自然力量的震撼感。同时,“林昏”和“鸟误回”则描绘了风雨中的森林变得昏暗,鸟儿在慌乱中寻找归宿的情景。

“吾宁识天意,吟苦自生哀。”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思考着天道的奥秘,同时流露出个人内心的苦恼和悲哀。这不仅是对周遭环境的感受,也是对命运与天命关系的深刻体悟。

总体来说,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界的瞬间美感,通过对气象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月二十一日大雨数里外旱如故是岁淮浙皆大旱

见说他州旱,孤怀尚惨然。

泉浤分脉细,稻垄斸泥坚。

墟落才连壤,阴晴若异天。

苍茫千里隔,甘泽固应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友人江顺德连日留饮分韵赋诗得日字操笔立成

峰峦秋翠秾,禾黍晚露湿。

虽然诗兴多,其奈归情急。

清逼蓼花风,热薄桐阴日。

社酒欲娱亲,岂不怀宴集。

形式: 古风

友人俞伯初梦余立悬崖飞瀑之下谓曰吾缘涧曲折而来泉声忽左忽右子其为我赋所未能伯初即句曰石根行步转耳畔水声移遂足成短篇见示次韵答之

事往孰非梦,岂必梦见之。

安知非携手,胜处真哦诗。

而子以为梦,确固不可移。

竟亦莫能辨,鸦影横空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冬至(其一)

草草欢娱共一觞,葭灰昨夜煦初阳。

民贫绝喜冬犹煖,客倦翻嫌日渐长。

造化不停聊阖辟,人情自此隔炎凉。

欲占岁稔浑无雪,儿诧晴云晓色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