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俞伯初梦余立悬崖飞瀑之下谓曰吾缘涧曲折而来泉声忽左忽右子其为我赋所未能伯初即句曰石根行步转耳畔水声移遂足成短篇见示次韵答之

事往孰非梦,岂必梦见之。

安知非携手,胜处真哦诗。

而子以为梦,确固不可移。

竟亦莫能辨,鸦影横空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过去的往事哪有真假,难道一定要在梦中体验。
怎能确定不是真实的相遇,美景之处最适合吟诗颂歌。
你却认为那是梦,坚定无疑,无法改变。
最终也无法分辨,只有乌鸦的影子掠过空旷的池塘。

注释

事往:过去的事情。
孰:哪个。
非:不是。
梦:梦境。
岂必:难道一定。
梦见之:在梦中体验。
安知:怎能知道。
非携手:不是真实的相遇。
胜处:美景之处。
哦诗:吟诗。
而子:你。
以为:认为。
确固:坚定无疑。
不可移:无法改变。
竟亦:最终也。
莫能辨:无法分辨。
鸦影:乌鸦的影子。
横空陂:掠过空旷的池塘。

鉴赏

诗人以梦为题材,表达了对现实与幻想界限的探索。"事往孰非梦"一句,直接点出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像梦境一般不可捉摸。紧接着"岂必梦见之"则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在梦中显现。这两句可以看作诗人对梦和现实关系的深刻反思。

第三、四句"安知非携手,胜处真哦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共度时光的珍视,以及通过吟咏诗词来捕捉那份美好瞬间的情感。这里的"胜处"指的是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而"真哦诗"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应,是对现实中美好时光的赞颂。

最后两句"而子以为梦,确固不可移。竟亦莫能辨,鸦影横空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感受的坚定以及面对外界变化时的迷茫。在这里,"鸦影横空陊"这画面般的描述,不仅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时间流逝和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模糊界限。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反复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友情以及艺术创作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冬至(其一)

草草欢娱共一觞,葭灰昨夜煦初阳。

民贫绝喜冬犹煖,客倦翻嫌日渐长。

造化不停聊阖辟,人情自此隔炎凉。

欲占岁稔浑无雪,儿诧晴云晓色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冬夜闻雷

人事正难料,天时仍可猜。

仲冬连日雨,中夜数声雷。

穷谷无薪卖,深村有虎来。

疲民饥馑极,逃徙哭声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古铜小鼎砚滴铭

泗水没宝鼎,此岂其云仍。

煅顽炼钝凝,赤精小瓠断。

疐枵以盛篆,细丹霞疑古。

铭如虫啮馀,渗枯青石液。

迸云吸绀清,溉我毛颖波。陶浤豕腹仰,呀外膨亨?。

而不注闻戛,羹量函合龠。

三趾狞入屡,出继常如盈。

形式: 古风

休宁朱肖岩葺其先大父岐山书堂为藏修之所而徵诗于余余闻其先伯父由释褐职教姑苏今其父子能世家学不坠遗基是可敬已为赋二章(其一)

闭门读书非俗人,政使未见犹倾心。

斑窥已骇文彩异,流长要自根源深。

松比灵椿健霜骨,草连玉树辉庭阴。

岐山紫阳近相接,逸响流入花间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