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晚眺

奚奴前负一胡床,门巷楸梧已渐黄。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

萧萧浦溆渔歌晚,漠漠陂塘稻穗香。

勿恨行云吞素月,梦回正爱雨淋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小奴儿前面背着一张胡床,门外巷口的楸梧树已经渐渐转黄。
没有经历过盛夏酷暑的尘土和炎热,谁又能体会到秋夜凉风与露水的清爽。
傍晚时分,河边传来阵阵渔歌,广阔池塘稻谷散发着香气。
不必遗憾行云遮住了皎洁的月亮,梦中醒来更喜欢雨后的清凉。

注释

奚奴:仆人。
胡床:古代一种轻便的坐具。
门巷:街道或胡同。
楸梧:落叶乔木,秋天叶子变黄。
尘埃:尘土。
三伏:农历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风露:清风和露水。
九秋:秋季。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或风吹树木的声音。
浦溆:水边或河边的地区。
陂塘:池塘。
稻穗香:稻谷成熟时的香气。
行云:流动的云彩。
素月:明亮的月亮。
淋浪:雨水淋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门晚眺时的景象。首句“奚奴前负一胡床”,写的是仆人扛着胡床,可能是准备休息或观赏景色,体现了主人的闲适生活。接着,“门巷楸梧已渐黄”描绘了秋天的到来,门前的楸梧树叶转黄,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气氛。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两句,通过对比夏天的酷热与秋天的清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体验,也暗含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接下来,“萧萧浦溆渔歌晚,漠漠陂塘稻穗香”描绘了傍晚时分,渔歌悠扬于水边,稻田里稻谷的香气四溢,展现出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画卷。

最后,“勿恨行云吞素月,梦回正爱雨淋浪”以行云遮月和雨声入梦作结,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梦境中自由自在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展现了陆游深沉的生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南池

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

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

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

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南园四首(其一)

晓莺催系柳边舟,老陌东风拂面柔。

客里又惊春事晚,梦中重续栝苍游。

欢情饮量年年减,古寺名园处处留。

却羡少年轻岁月,角声如此不知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南园四首(其二)

南游云海叹茫茫,又泛归舟到栝苍。

城郭凄凉叹辽鹤,鬓毛萧飒点吴霜。

酴醾可把春无几,弦索初陈燕未央。

楼下清溪三百里,溪流不似客愁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南园观梅

小岭清陂寂寞中,绿樽岁晚与君同。

高标赖有诗人识,绝艳真穷造物工。

正喜参差横夜月,又惊零落付春风。

老谙世事宁多叹,身自人间一转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