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病中(其三)

甲寅春夏交,一雨百二日。

我时在城市,蓑笠不能出。

自此阴阳乖,难复辨得失。

黑阴与赤旱,动或一两月。

今春气当和,霖雨乃复发。

惊蛰徂春分,霏洒殊未歇。

朝看园沼平,夕览春畦没。

草根亦已腐,况乃稻与秫。

或言此间雨,所系在风物。

宁知南北间,两者总若谲。

北风不解阴,毒烈变倏忽。

南风不解晴,满屋湿蒸郁。

天道何冥冥,下土太嵲兀。

五风十日雨,怀哉岂可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伍瑞隆在春日患病期间对自然现象的深切感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连续降雨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自然界规律的思考。

首句“甲寅春夏交,一雨百二日”点明时间背景,描述了连续102天的雨水,跨越了春季与夏季的交接。接着,“我时在城市,蓑笠不能出”表达了诗人因雨无法外出的无奈与困顿。随后,“自此阴阳乖,难复辨得失”揭示了连续降雨导致的自然界秩序混乱,难以分辨天气变化的正误。

接下来,“黑阴与赤旱,动或一两月”对比了连续降雨与干旱交替出现的现象,暗示了自然界的不稳定。而“今春气当和,霖雨乃复发”则表达了对今年春天本应温和气候却再次遭遇大雨的感慨。

“惊蛰徂春分,霏洒殊未歇”描绘了从惊蛰到春分这段时间内,雨水持续不断的景象。通过“朝看园沼平,夕览春畦没”、“草根亦已腐,况乃稻与秫”等细节,展现了雨水对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农作物的损害。

“或言此间雨,所系在风物”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这里的雨水可能与当地的风物有关联。然而,“宁知南北间,两者总若谲”指出南北之间的差异,强调了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天道何冥冥,下土太嵲兀”表达了对上天行为的困惑与质疑,而“五风十日雨,怀哉岂可必”则流露出对未来天气的忧虑与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连续降雨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收录诗词(463)

伍瑞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宴

清月上初半,明星灿且稀。

条风动嘉树,冉冉当窗飞。

佳人坐清夜,眷此不知疲。

华灯扬素彩,金鳞鲙玉卮。

春兰发深谷,芳馨被长陂。

高扬何袅袅,芳华不自持。

愿子同欢爱,嘉会常及兹。

形式: 古风

翔龙篇赠伯襄上春官

大风吹海海水立,怒涛百丈生寒色。

蹴天喷雪碎珊瑚,千山万山瞑将夕。

此时秦王鞭巨石,怪者跳跃怒者击。

崩腾硠磕海若骄,万马惊飞回地轴。

忽尔神光起天末,冯夷击鼓湘妃列。

翠旗金支半有无,两仪不辨江云黑。

中有巨鱼黄金鳞,丹砂作尾几千尺。

吹波吸浪排空来,神怪灭没不可测。

须臾直上腾穹苍,万里风云肆麾斥。

碧髯朱带不知数,海色虹光乱相射。

见者大呼东西走,苍茫渺漠神灵迹。

我闻此物非人间,龙池五花乃其食。

朝发昆崙霄孟诸,超忽变化非人识。

当时曾捧赤墐炉,铸成双剑售风胡。

精灵千载没不得,魍魉蛟狸深夜呼。

一朝光怪忽自发,复化翔龙上天阙。

宇宙风雷在尔司,纡体鞶萦岂徒悦。

龙乎龙乎,天网恢恢亦空阔。

何当亿万苍生渴,尔乃仅仅如列缺。

神飙洗天天宇高,上风下风唯尔阅。

君不见轩辕去后鼎湖枯,寂寞商霖天地孤。

春耕赤土三千里,嗟此神龙安可无,嗟此神龙安可无。

形式: 古风

恶草行

路傍恶草不满尺,叶开如拳捲如席。

车马纷纷踏作泥,飘零委地无人识。

东皋先生大山麓,草也滋蔓药圃侧。

早雷喧春春欲深,千英万卉生颜色。

李花能白桃花红,草亦葳甤着朱碧。

市肆少年太无赖,看春不辨苍与白。

坐令此物登中堂,爱惜如珠掷不得。

物固有缘兼有运,可怜非类乃邀泽。

纵使漫山未足忧,不免芳兰气萧索。

圣明天子坐明光,五风十雨调阴阳。

明堂种柏不种柳,禾黍风清接大荒。

一时硕辅尽娄狄,满朝彰痹称明良。

梨花九月不足瑞,矧尔恶草生路傍。

青天白日照肝胆,魍魉离魅胡不藏。

慷慨操笔发欲指,烈士谁哉请上方。

形式: 古风

掩骼诗赠何存丹

阴风吹山暗山谷,山鬼啾唧深夜哭。

秋深草死天色昏,鬼火阴阴墓前竹。

何须更遣说沙场,漠漠黄云入渺茫。

山中岁月总长夜,春雨秋云空自伤。

孤魂欲散散不得,此身谁遣在山侧。

有家无家不可知,久矣荒凉少人迹。

鸢兮何怒鸟何饥,朽者啄骨尸啄肌。

纵有亲知常掩泪,重来枯骨岂相思。

况逢山暝日将暮,人归又作牛羊路。

白沙黄土蹂成尘,践踏那知下泉苦。

不因慧剑有何君,墓也为田柏为薪。

周官悬器徒遗简,汉王归轊亦从军。

化作兔丝不堪结,化作啼鹃终是血。

渺漠游魂入梦难,谁哉更守莲花舌。

故知怀中策有主,有人无雨亦避雨。

佐尧历晋功何多,君家比干旧如此。

养雀归环会四枚,铸印成龟亦三顾。

况尔万物人独灵,泽及枯骨岂小补。

所嗟千古暗魂销,白杨风雨但萧萧。

汨罗江底三闾骨,不见招魂与大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