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春感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彫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江边阳光温暖,花朵又次第开放,江东的旅人内心悠然自得。
那些曾经豪饮的朋友们大多已老去,终南山的景色依旧巍峨壮丽。
在圣明的时代,知道没有被遗忘的人,豪门贵族不一定只用有才能的人。
乘坐一叶小舟,手持竹竿,我心向家,居住在那五湖之间,准备归去。

注释

江头:江边。
日暖:阳光温暖。
江东:江东地区。
行客:旅行者。
心悠哉:心情悠闲。
高阳酒徒:昔日饮酒作乐的朋友。
终南山:著名的终南山。
色空:景色依旧。
崔嵬:巍峨。
圣代:圣明的时代。
弃物:被遗忘的人。
侯门:豪门贵族。
未必:不一定。
用非才:只用有才能的人。
一船:一艘船。
明月:明亮的月光。
一竿竹:一根竹竿。
五湖:泛指江湖或隐居之地。
归去来: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景图。诗人在温暖的阳光下,观赏到花开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感受到了旅途中人的心情复杂。"高阳酒徒半彫落"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时事有所感慨,可能是对于当时社会状态或个人遭遇的一种隐晦表达。而"终南山色空崔嵬"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表明了诗人的理想和对人才使用的期待。这里所谓的"圣代"指的是理想中的盛世,而"侯门"则是权贵之家。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希望在美好时代中,任何有才华的人都能得到认可和使用。

最后两句"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逃离尘嚣、向往自然纯净生活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思想高度。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学趣味的古典诗篇。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江边有寄

江边旧业半彫残,每轸归心即万端。

狂折野梅山店暖,醉吹村笛酒楼寒。

只言圣代谋身易,争奈贫儒得路难。

同病同忧更何事,为君提笔画渔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江亭别裴饶

行杯且待怨歌终,多病怜君事事同。

衰鬓别来光景里,故乡归去乱罹中。

乾坤垫裂三分在,井邑摧残一半空。

日晚长亭问西使,不堪车马尚萍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江南寄所知周仆射

曾陪公子醉西园,岘首碑前事懒言。

世乱共嗟王粲老,时危俱受信陵恩。

潮怜把盏吟江徼,雨忆凭阑望海门。

飞盖寂寥清宴罢,不知簪履更谁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江夏酬高崇节

腊雪都堂试,春风汴水行。

十年虽抱疾,何处不无情?

群盗正当路,此游应隔生。

劳君问流落,山下已躬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