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神童

习读在前生,僧谈足可明。

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

时果曾沾赐,春闱不挂情。

灯前犹恶睡,寤语读书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曾在前世研读经书,僧侣的讲解使我明白了许多。
回到家中虽然感到欢喜,但还未真正理解科举及第的荣耀。
曾经因为皇上的恩赐而有所收获,然而对于春闱考试(科举)却无太多期待。
即使在睡前,灯下仍难以入睡,耳边回荡着读书的声音。

注释

习读:过去的修行学习。
僧谈:僧侣的讲解。
明:明白、领悟。
还家:回家。
解喜:感到喜悦。
登第:科举及第。
时果:皇上的恩赐。
春闱:春季的科举考试。
挂情:有感情投入,关注。
灯前:灯下。
恶睡:难以入睡。
寤语:梦中说话。
读书声:读书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致远的学习氛围,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学问的热爱。"习读在前生"一句,暗示着学习如同修行般沉浸其中,仿佛能透过书籍与古人对话。"僧谈足可明"则是说通过僧人的谈论,也能够获得启迪和理解。

"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即使回到家庭也只是平常喜悦,并不因为考取功名而感到荣耀。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成就与社会认可之间的平衡态度。

"时果曾沾赐,春闱不挂情"一句中,"时果"指的是时节之美好,而"曾沾赐"则是说在这美好的时光中得到过恩惠或奖赏。"春闱不挂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的专注和投入,即使是在温暖如春的季节,也不会被外界的情感所牵绊。

最后两句"灯前犹恶睡,寤语读书声"则是对夜以继日地研习书籍的坚持。即便在灯火微弱的夜晚,诗人也依旧警醒自己不要沉迷于梦境,而应专心致志地倾听书中所传递的声音。

这首诗通过平淡而深远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与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收录诗词(324)

郑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字:守愚
  • 号:“芳林十哲”
  •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 生卒年:约851~910

相关古诗词

赠别

南游曾共游,相别倍相留。

行色回灯晓,离声满竹秋。

稳眠彭蠡浪,好醉岳阳楼。

明日逢佳景,为君成白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赠宗人前公安宰君

喧卑从宦出喧卑,别画能琴又解棋。

海上春耕因乱废,年来冬荐得官迟。

风中夜犬惊槐巷,月下寒驴啮槿篱。

孤散恨无推唱路,耿怀吟得赠君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尚颜上人

相寻喜可知,放锡便论诗。

酷爱山兼水,唯应我与师。

风雷吟不觉,猿鹤老为期。

近辈推栖白,其如趣向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赠泗口苗居士

岁晏乐园林,维摩契道心。

江云寒不散,庭雪夜方深。

酒劝渔人饮,诗怜稚子吟。

四郊多垒日,勉我舍朝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