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寄呈刘学斋相执,王可矩、张德昭二尚书,周雪坡大监,王本中经历,贡吉甫司业,宇文子贞助教,危太朴待制,贡泰甫授经,陈元礼孝廉列位

天星曾照遂昌山,人家隐约木石岩峦间。

贞元丞相有支裔,避地东入浙,甘与猿猱麋鹿老死不复还。

五季闽王郑光禄,至今拱木斩伐后,尚尔青珊珊。

使不念乡井,俯仰应厚颜。

其如贫病日零落,每企予望涕泣长潸潸。

侨吴三十载,惟馀此心在。

岂惟读书老无成,但觉出门俱有碍。

三儿两病一凡劣,四体三完百崩败。

贷粟方炊薪水艰,僦屋屡迁家具坏。

文章出售有谁收,书籍纵沽无可卖。

此心独存何所似,夜夜长虹发光怪。

青云故人禄万钟,不割少许裨饥穷。

忍令江南秋雨夜,颓垣腐草啼寒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悲歌》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困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遂昌山的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提及贞元丞相的后裔选择隐居,暗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到五季闽王郑光禄的事迹,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忘却乡土之情的批判。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生活的艰辛,诗人自述长期在外漂泊,贫困疾病困扰,生活艰难,连书籍也无法变卖维生。他感叹自己虽有才学,却无处施展,处境困顿。最后,诗人对比自己与富贵朋友的差距,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无奈,以秋雨夜中的颓垣腐草和寒蛩哀鸣作为结尾,渲染出一种凄凉而悲愤的氛围。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个人遭遇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冷酷,展现了元代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挣扎。

收录诗词(542)

郑元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遵道海岳图

李黄岩,疏眉瘦体满臆秋崭崭。

似厌分符涧谷底,折腰督邮面皱须毵毵。

竟骑鲸鱼上天去,帝悯人间留不住,乃令笔底飞墨如云雾。

王维郑虔本有素,早年临摹米颠海岳图。

黄岩非有颠非无,庵空月落山木拥,是中疑有穷猿呼。

二子风流俱不泯,宝月夜夜生珊瑚。

形式: 古风

赵松雪人马

王孙昔骑天厩驎,貌得名驹并圉人。

羲台路寝风日美,绣勒锦鞯花柳春。

吾闻冀北之野,每以谷量马。

骏骨千金古来寡,世皇骑之一天下。

鞭笞四海入袅蹄,亿兆俯伏听鸣嘶。

如何频年顿失之,对画令人双泪垂。

形式: 古风

黄公望山水

姬虞山,黄大痴,鹑衣垢面白发垂。

愤投南山,或鼓袒禓。勇饥驱东阁,肯为儿女资。

不惮北游行万里,归来画山复画水。

荆关复生亦退避。

独有北苑董营丘,李放出头差可耳。

颜仙种术茅公山,喜得此卷开心颜。

句曲千岩万壑纵深秀,何似卷舒只在咫尺间?

形式: 古风

活死人窝,为番阳胡道玄赋

我尝梦登天,身乘帝青云。

下视六合大,死人何纷纷!

尸行鬼走不知丑,天跳鬼踔无由分。

首戴髑髅蒿两目,肠悬题凑空孤坟。

自谓策神智,可以干明君。

自谓雕纂组,可以成华文。

自谓昭旗常,可以铭前勋。

形如枯株心强活,气如湿灰耳强闻。

哀哉腥腐窟,何以能超群?

天孙为余言,此皆不足云。

累累白骨成飞尘,安知中有不死人?

眉厖喉结目如电,挥呵风雨走百神。

塌额玉陛下,自称小兆臣。

臣之形骸与众等,久断荤血腐肉皴。

言臣不死诚谬妄,固有不死丹元君。

丹元君,在何处,泥丸真人且延驻。

一曲鸾笙五百年,死人窝里翻身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