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明时无日不从容,三月清游在醉中。
晚岫远当云际碧,野花争近马前红。
虽非奉使河源上,犹及题诗浙水东。
甚觉淹留烦从者,腼颜何以答诸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昱在明时一个春日畅游天台山的美好经历。他享受着悠然自得的时光,几乎每天都在微醺中度过,尽情欣赏着三月的清新景色。山峰在远处与云天相接,呈现出一片碧绿;而路边的野花则竞相开放,红艳欲滴,仿佛特意迎向诗人的马蹄。
虽然诗人并未奉命出使河源,但这次浙水东岸的游历仍让他心满意足。他意识到自己在此逗留太久,可能会给随行人员带来不便,为此感到有些惭愧。面对朋友们的期待,他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和歉意,流露出一种谦逊而又真挚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内敛。
不详
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当年文采动京城,尽说江南马长卿。
青史可怜成绝笔,白头相见重关情。
内湖柳色春仍好,小院斜阳晚更明。
门外画船堪载酒,玉杯尽向故人倾。
狂客构堂南涧滨,涧中濯足任鱼嗔。
日容二仲共三径,家与万松为四邻。
石角钩衣归骑晚,花枝妨帽小园春。
此来不敢歌丛桂,知是淮王座上人。
岁晚谬为趋府客,深惭款接异他人。
说经每笑匡衡老,赐酒何容毕卓真?
明日千官瞻魏阙,几时万国共阳春?
家乡似觉无归处,难拟酬恩致此身。
险阻蛟龙又则那,只缘有路接天河。
少年谩动乘桴兴,中道俄闻曳杖歌。
司马壮游空岁月,杜陵归梦隔山河。
凭君莫下穷途泪,何处深山无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