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斜光入丹扇,的的最分明。
欲持照凋栱,仍作绕梁声。
这首诗描绘了歌者在光线照射下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与艺术感染力。"斜光入丹扇,的的最分明",诗人以“斜光”和“丹扇”为意象,巧妙地将光线与歌者的形象融合,营造出一种温暖而鲜明的画面感。"的的"二字,既形容了光线的明亮,也暗示了歌者表演时光芒四射的状态。
接着,“欲持照凋栱,仍作绕梁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歌者不仅以其美妙的歌声照亮了周围的环境(“持照凋栱”),更是在空间中留下了悠长的回响(“绕梁声”),仿佛歌声能够穿越实体,触及心灵深处。这种艺术效果不仅展现了歌者的高超技艺,也表达了其作品对听众情感的深刻触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比喻,成功地捕捉了歌者在特定光线下的独特魅力及其艺术表现力,传递了一种超越视觉的审美体验。
不详
周颙孙。年十岁,通《老子》、《周易》,十五补国子生。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于士林馆讲授,听者倾朝野。博学,善谈玄及占候,兼明释典,当世名僧亦多请质疑滞。侯景占建康,附景为太常,掌礼仪。后投元帝,授黄门侍郎,迁左户尚书,加散骑常侍,校雠秘府图籍。入陈,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侍东宫讲《论语》、《孝经》。撰有《周易讲疏》等
齐纨将楚竹,从来本相远。
将申湘女悲,宜并班姬怨。
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门关。
稻粱俱可恋,飞去复飞还。
德星犹未动,真车讵肯来。
行行访名岳,处处必留连。
遂至一岩里,灌木上参天。
忽见茅茨屋,暧暧有人烟。
一士开门出,一士呼我前。
相看不道姓,焉知隐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