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世孝弟诗十首(其四)

子孝亲兮弟敬哥,怡声下气与谦和。

难兄难弟名偏重,孝子贤孙贵自多。

负米尚难为薄养,读书宁不擢高科。

仲由陈纪皆如此,子孝亲兮弟敬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孩子孝顺父母,弟弟尊敬哥哥,说话温和有礼,态度谦逊。
兄弟间情深义重,孝顺的子女和贤良的孙子自然受到更多尊重。
即使背米艰难,也不能忽视养育之责,读书人更应力争取得高学历。
像仲由和陈纪这样的人都是如此,再次强调孩子要孝顺父母,弟弟要尊敬哥哥。

注释

子:儿子。
孝:孝顺。
亲:父母。
弟:弟弟。
敬:尊敬。
哥:哥哥。
怡声:说话温和。
下气:有礼貌。
谦和:谦逊。
难兄难弟:关系亲密的兄弟。
名偏重:名声特别大。
孝子贤孙:孝顺的子女和贤良的后代。
贵自多:自然受到更多的尊重。
负米:背米回家。
薄养:养育之责。
读书:读书求学。
宁:岂非,难道不。
擢:提升,选拔。
仲由:孔子弟子,以孝闻名的子路。
陈纪:历史上的贤人。
皆:都。
如: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邵雍所作的《训世孝弟诗十首》中的第四首,主题围绕着孝悌之道展开。诗中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谦和,尤其是兄弟之间的友爱和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首句“子孝亲兮弟敬哥”直接点明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的基本伦理,体现了儒家的家庭伦理观念。接下来的“怡声下气与谦和”描绘出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温和的态度和谦逊的行为来维系亲情关系。

诗中提到“难兄难弟名偏重”,意指在家庭中,兄弟间的关系同样重要,他们的互相尊重和扶持会带来更大的声誉。接着,“孝子贤孙贵自多”强调了孝顺和贤良品质对于家族地位提升的积极作用。

“负米尚难为薄养,读书宁不擢高科”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孝道的实际行动,即使是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也要尽力奉养父母,同时鼓励子孙通过勤奋学习以求取功名,提升家庭的社会地位。

最后,诗人以仲由(孔子弟子)和陈纪(东汉人,以孝闻名)为例,再次强调了孝悌精神在历史上的典范作用,以此激励后人效仿。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传达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以及重视教育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意义。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训世孝弟诗十首(其五)

子孝亲兮弟敬哥,休残骨肉起风波。

劬劳恩重须当报,手足情深要取和。

公艺同居今古罕,田真共处子孙多。

如斯遐迩皆称美,子孝亲兮弟敬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训世孝弟诗十首(其六)

子孝亲兮弟敬哥,天时地利与人和。

莫言世事常如此,堪叹人生有几何。

满眼繁华何足贵,一家安乐值钱多。

奇哉让梨并怀橘,子孝亲兮弟敬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龙门石楼看伊川

数朝从款走烟霞,纵意凭栏看物华。

百尺楼台通鸟道,一川烟水属僧家。

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誇。

此景得游无事日,也宜知幸福无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龙门道中作

物理人情自可明,何尝戚戚向平生。

卷舒在我有成算,用舍随时无定名。

满目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

侯门见说深如海,三十年来掉臂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