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屠大山所作的《答东沙》。诗中描绘了诗人采苓于秋日谷地,手持长镵,独自前行的场景。诗人以“白柄长镵”象征自己的生活工具,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身计虽能全不顾”表达出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而“人生那得一无长”则流露出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与自豪。
后两句“喜令麋鹿为朝侣,畏使金银宿夜囊”,生动描绘了诗人希望与自然界的动物为伴,远离世俗的金银财宝,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诗人通过“疏放容予惟故旧,年来心迹两相忘”表达了与老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在岁月流逝中,自己内心与外界逐渐剥离,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真我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越,体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