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星岁岁在余皇,一去延津剑渺茫;
最误文皮包甲冑,漫誇卉服奉冠裳!
望乡台上分羹冷,建业城边遗镞黄。
闽峤祗今皆蔓草,不知三矢有谁囊!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的《有所思二首(其二)》。诗人以天上的星辰象征自己的忠诚,即使身处逆境,仍怀揣着恢复国家的决心。他批评了那些文人误国,只知华丽外表而无实际作为的行为,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和往昔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建业(南京)历史遗迹的感慨。
"天星岁岁在余皇",诗人借天星自比,表达坚守信念的决心。“一去延津剑渺茫”,延津剑寓指抗清的壮志,但如今已难寻踪迹,显得迷茫无依。“最误文皮包甲冑,漫誇卉服奉冠裳”两句,批判了文人空谈不实,未能真正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望乡台上分羹冷,建业城边遗镞黄”描绘了战后的凄凉景象,望乡台上的宴席已经冷却,战场上遗留的箭头也已泛黄,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沧桑。
最后,“闽峤祗今皆蔓草,不知三矢有谁囊”感叹时移世易,闽地(福建)如今只剩下荒草丛生,那曾经射向敌人的三支箭,又有谁还记得并铭记于心呢?这表达了诗人对后继无人的忧虑,以及对复国大业未竟的深深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秋酣寒骨自亭亭,借问东篱夜醉醒?
不为严威怜晚节,正因雨色忆孤馨。
全开丹面娇堪摘,半吐金心淡欲零。
想像高人清影瘦,黄鞋道服倚围屏。
不堪百折吊孤臣,四望苍茫九死身;
难挽龙髯空问鼎,独留螳臂强当轮。
谋同曹社非无鬼,哭罢秦庭那有人!
可是天方从闰位,黄云白草未生春?
揶揄一旅尚图存,吞炭、吞毡可共论!
敢望臣靡兴夏祀,祗凭帝盐答商孙。
衣冠犹带云霞色,旌旆长悬日月痕。
赢得孤军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
江花岛树影参差,海日晴开万象时;
正朔应非尧甲子,孤军犹是汉威仪。
真人白水何年事,故老青山几处诗!
云物禨祥谁定得?且凭玉历辨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