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五首(其二十七)

白鹤五通贤圣,瞥喜瞥嗔无定。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依然错认。

从来与渠水米无交,年年今日,钵盂安柄。

因甚如此,鸡不吃谷,肫里有病。

形式: 偈颂

翻译

白鹤举止非凡,时而欢喜,时而发怒,情绪不定。
听说不如亲眼相见,即使相见也可能认错。
我从未与他有过交集,每年的今天,他的生活如常,碗钵安稳放置。
不知为何,他如今连谷物都不吃,似乎内心有病痛。

注释

瞥喜瞥嗔:形容情绪变化无常,忽喜忽怒。
闻名不如见面:指名声不如实际接触更能了解一个人。
渠水米无交:比喻彼此之间没有往来或关系。
鸡不吃谷,肫里有病:以鸡的饮食状况象征人的身体或心理状态出现问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普济的作品,以白鹤为象征,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世间事物无常和认知偏差的体悟。首句“白鹤五通贤圣”可能是指白鹤在佛教中被视为吉祥之物,五通贤圣则可能暗指修行高深的人物。接下来的“瞥喜瞥嗔无定”描绘了白鹤情绪变化不定,如同人心难以捉摸。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依然错认”进一步强调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即使有所耳闻,实际相见时仍可能产生误解。诗人接着以“从来与渠水米无交”比喻自己与世俗人事的疏离,暗示他早已超脱于日常生活的纷扰之外。

“年年今日,钵盂安柄”描绘出僧人的日常生活,即使在每年的同一日,他的生活也如常平静,没有世俗的追求。然而,“因甚如此,鸡不吃谷,肫里有病”则以鸡为例,指出即使外表看似平静,内心可能仍有隐疾或困惑,寓意修行者内心的不完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白鹤的形象和日常生活细节,寓言式地传达了禅宗关于认识无常、放下执着的思想。

收录诗词(156)

释普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六十五首(其二十六)

砉碎明月珠,始为家宝。飏下鈯斧子,方是住山。

古策风高,天宽地阔。别别,别峰妙转风雷舌。

形式: 偈颂

偈颂六十五首(其二十四)

同条不同条,心眼自相照。

翻覆论岁寒,不觉拍手笑。

形式: 偈颂 押[啸]韵

偈颂六十五首(其二十一)

栽田博饭,诡计百出。插锹叉手,通身荆棘。

枷棒场中亲不亲,草窠交辊见当人。

谁是当人,放箸忘恩。

形式: 偈颂

偈颂六十五首(其二十)

鹫岭拈花,少林得髓。病痛一般,脉息有异。

脉得著目前见鬼,脉不著死而不吊。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