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岘山移柱石,流水辍恩波。

形式: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岘山的壮丽景色以及流水的宁静之美,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之感。

“岘山移柱石”,岘山作为背景,仿佛连那支撑天地的巨石都为之移动,展现出山势的雄伟与不凡。这里的“移柱石”并非字面上的移动石头,而是形象地表达了岘山的巍峨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流水辍恩波”,流水在这里如同暂停了情感的波澜,呈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状态。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水流的平缓,更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仿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岘山与流水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人在面对自然时应有的谦卑与心灵的净化。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收录诗词(8)

李正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鲤湖

道是烧丹地,依然云水居。

山空人去后,梦醒客来初。

溪雨飞沙霁,岩门隐雾虚。

高歌对明月,松影落扶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题杜工部坟

何人凿开混沌壳,二气由来有清浊。

孕其清者为圣贤,钟其浊者成愚朴。

英豪虽没名犹嘉,不肖虚死如蓬麻。

荣华一旦世俗眼,忠孝万古贤人芽。

有唐文物盛复全,名书史册俱才贤。

中间诗笔谁清新,屈指都无四五人。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

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

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万顷清光流。

我常爱慕如饥渴,不见其面生閒愁。

今春偶客耒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

召朋特地踏烟雾,路入溪村数百步。

招手借问骑牛儿,牧儿指我祠堂路。

入门古屋三四间,草茅缘砌生无数。

寒竹珊珊摇晚风,野蔓层层缠庭户。

升堂再拜心恻然,心欲虔启不成语。

一堆空土烟芜里,虚使诗人叹悲起。

怨声千古寄西风,寒骨一夜沉秋水。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子美当日称才贤,聂侯见待诚非喜。

洎乎圣意再搜求,奸臣以此欺天子。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谏便沉汨罗底。

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贤所归同一水。

过客留诗千百人,佳词绣句虚相美。

坟空饫死已传闻,千古丑声竟谁洗?

明时好古疾恶人,应以我意知终始。

形式: 古风

三伤颂(其一)

伤嗟垒巢燕,虽巧无深见。

修营一个窠,往复几千转。

双飞碧水头,对语虹梁畔。

身缘觅食疲,口为衔泥烂。

驱驰九夏初,方产巢中卵。

停腾怕饥渴,抚养知寒暖。

怜惜过于人,衔虫喂皆遍。

父为理毛衣,母来将食饘。

一旦翅翼成,分飞不相管。

世有少智人,恳力忧家眷。

男女未成长,颜色已衰变。

燕子燕子听吾语,随时且过休辛苦。

纵使窠中千个儿,秋风才动终须去。

世人世人不要贪,此言是药思量取。

饶你平生男女多,谁能伴尔归泉路。

形式: 古风

三伤颂(其二)

伤嗟鵽刀鸟,夜夜啼天晓。

坠翼柳攀枝,垂头血沾草。

身随露叶低,影逐风枝袅。

一种情相生,尔独何枯槁。

驱驱饮啄稀,役役飞腾少。

不是官所差,都缘业所造。

亦似世间人,贪生不觉老。

吃著能几多,强自萦烦恼。

咄哉无眼人,织络何时了。

只为一六迷,遂成十二到。

鵽刀鵽刀林里叫,山僧山僧床上笑。

有人会意解推寻,不假三祇便成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