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

铜铺蚀月月不流,晓星对户如凝眸。

此时灯影薄于纸,金鸭炉中瑞烟死。

东家西家蒙蝴蝶,孤客夜长闻落叶。

何当反影入潭底,唤起老龙吟海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月夜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

首句“铜铺蚀月月不流”,以“铜铺”象征月光被侵蚀,暗示月色的朦胧与不流动,营造出一种时间停滞、空间凝固的氛围。接着,“晓星对户如凝眸”一句,将晨星比作凝视的眼睛,形象地描绘了星月相对的情景,赋予了宇宙间生命般的注视,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深度。

“此时灯影薄于纸,金鸭炉中瑞烟死”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冷清。灯影如同薄纸般轻盈,金鸭香炉中的香气似乎也已消散,整个场景显得空灵而寂寥。这种对比手法,不仅突出了月夜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东家西家蒙蝴蝶,孤客夜长闻落叶”则通过“蒙蝴蝶”的拟人化描写,以及“孤客”在长夜中倾听落叶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自身孤独处境的感慨。蝴蝶的“蒙”字,既指蝴蝶仿佛被夜色笼罩,也暗含了诗人情感的迷茫与困惑。

最后,“何当反影入潭底,唤起老龙吟海水”两句,以想象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深层次交流的愿望。他希望自己的身影能在潭水中显现,唤醒深海中的老龙,让其吟唱出大海的波澜壮阔,以此寄托自己对自由、深邃和永恒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越日常琐碎、触及灵魂深处的审美体验。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月夜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宇宙对话的产物,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张力。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青山谒太白墓

骑鲸醉月不肯留,死后却葬青山头。

青山无人几千载,薜月松风苦相待。

我欲发语惊鸿蒙,诗成还输白也工。

笑谓先生安得死,明星在天月在水。

直须痛饮齐悲欢,大地何似杯中宽。

调羹著袍未必喜,知公不死长安市。

夜郎去去愁瘴烟,知公不死南荒天。

公乎公乎死亦达,不见世人皆欲杀。

胸罗文字不博餐,下笔神鬼谁解看。

公乎坎壈有若是,我辈自合号饥寒。

君不见,杜陵叟亦太寂寞,死葬骚乡掩诗魄。

耒阳属甫此属君,不信名山会成错。

临江略试犀角然,水族不足穷奇观。

此间地下真五色,谢眺文章谪仙笔。

汤汤日夜流无穷,当年尔去波涛中。

波涛澒洞一千丈,怯尔文澜不能上。

噫吁嘻,沧桑陵谷今古愁,太白入月西江流。

安知千秋而万岁,浮者不沉沉者浮。

君不见,江流逼岸无三里,会见青山没红底。

一杯酬尔倘有灵,捉月仍从水中起。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一)

黄云如车轮,吹堕郭北门。

霜蹄与短毂,碾作十丈尘。

尘飞值浮云,莫遏东归心。

东归亦何意,咫尺愿作霖。

作霖会相保,栖汝在弱草。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二)

浮萍从东流,桃梗从西浮。

两心苟不渝,终会大海头。

所苦对面间,有若万里修。

爱君屋上乌,弹君林中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古桧行

城头古树记以百,非宋非元李唐植。

森森古桧蟠空苍,奇气矫作百夫特。

黄昏过树雷雨青,白昼拿人爪牙黑。

眼经百岁若飞电,身阅四朝犹过客。

霜磨雨洗遗迹尽,剩有创瘢余径尺。

子城峨峨树历历,建炎年中恶氛逼。

一呼落日兵四登,百战孤云气逾直。

将军白马当树立,砍剑剑摧砍刀涩。

风云此日总削平,穴腹犹容怪蛇蛰。

主人爱树识树性,不遣虬枝两相击。

南枝使南北使北,以松归松柏归柏。

树老枝柯总有神,时清冰雪皆生色。

余生好奇奇不屈,陡然见之意亦嚇。

摩挲抚树三叹息,此树心空寿金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