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树

老干将来发去烧,从新接起旧枝条。

虽然未历风霜苦,自是先沾雨露饶。

三四锹泥牢护足,二三皮蔑紧缠腰。

东君看顾归家后,分付儿童莫去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朱元璋对接树这一园艺活动的细致关注与深情投入。通过“老干”与“新枝”的对比,诗人巧妙地隐喻了新生与传承的和谐共存。老树虽已历经风霜,但其生命力并未消逝,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来——通过接枝的方式,将新生命引入,既保持了原有的生命力,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虽然未历风霜苦,自是先沾雨露饶。”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新枝在接树过程中的特殊待遇,仿佛它已经提前享受到了自然界的恩泽,预示着它未来的茁壮成长。这种比喻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寄托了他对新生事物寄予厚望的情感。

“三四锹泥牢护足,二三皮蔑紧缠腰。”这两句则具体描述了接树的技术细节,强调了保护新枝的重要性。通过精心的泥土覆盖和缠绕,确保了新枝稳固生长的基础,体现了对新生事物的呵护与支持。

最后,“东君看顾归家后,分付儿童莫去摇。”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之神(东君)的敬畏以及对后代子孙的告诫,希望他们能珍惜并保护这些新生的事物,不轻易破坏它们的成长环境。这不仅是对园艺技术的尊重,更是对生命、自然规律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朱元璋作为一位皇帝对园艺事业的热爱与投入,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哲思,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35)

朱元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字:国瑞原名重八
  • 生卒年:1328年—1398年6月24日

相关古诗词

采石矶新秋月色

素月澄澄斗转移,银河一派彻东西。

风随鼓角争先应,鸟避旌旗不敢啼。

志若明蟾清绝翳,心同碧汉静无私。

雄师夜宿同英武,气槩森森采石矶。

形式: 七言律诗

赠刘伯温

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灭汉显英谟。

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玉炉。

事业堪同商四老,功劳卑贱管夷吾。

先生叱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钟山

翠微突兀倚晴穹,日色暄和紫气浓。

谷内野猿跳上下,莺啼悠韵乐三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望钟山白云(其一)

钟山万叠白云浮,密锁松稍爽气流。

石径雨痕苔藓绿,苍崖根底蛰龙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