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二十七首(其三)

我有一良剑,传是古镆铘。

自信靡文饰,埋没溷泥沙。

惨淡无晶光,斑剥生铁花。

世人亦有宝,诩诩各自誇。

磨淬明白雪,本质固无加。

百金饰剑首,金珠灿星霞。

一朝售之市,传观共称佳。

我剑亦在侧,唾手争喧哗。

好恶莫容辨,抚之自咨嗟。

什袭始有待,终必遇张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把剑,揭示了社会上对价值判断的偏颇与误解。诗人以一把朴实无华但实为珍宝的古剑,与另一把表面光鲜但内在价值平庸的剑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真正价值被忽视的感慨。

前四句“我有一良剑,传是古镆铘。自信靡文饰,埋没溷泥沙。”描述了那把古剑的来历与特性——它出自古代名匠之手,未经雕琢,因此被埋没于尘土之中,不为人知。

接着,“惨淡无晶光,斑剥生铁花。”进一步描绘了这把剑的外观,虽有岁月的痕迹,却依然保持着其原始的质朴与坚韧。

而后四句“世人亦有宝,诩诩各自誇。磨淬明白雪,本质固无加。”则转向了社会上的普遍现象,指出人们往往更看重外在的装饰与光鲜,而忽视了内在的真实价值。

“百金饰剑首,金珠灿星霞。”描述了那些所谓的“宝剑”,它们通过华丽的装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实际上并无实质性的提升。

“一朝售之市,传观共称佳。”说明了这些装饰华丽的剑一旦在市场上展示,便能引起广泛的赞誉与追捧。

最后,“我剑亦在侧,唾手争喧哗。”诗人将自己那把朴实无华的古剑置于其中,却无人关注,表达了对真正价值被忽视的无奈与感慨。

“好恶莫容辨,抚之自咨嗟。”强调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好坏与价值的区分变得难以辨识,诗人只能独自叹息。

“什袭始有待,终必遇张华。”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相信总有一天会有识货之人,能够发现并欣赏这把古剑的真正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上对价值判断的偏颇与误解,以及对真正价值被忽视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二十七首(其四)

上天示鉴戒,灾异何频仍。

奏报四方至,圣心靡安宁。

畴咨诸臣工,涣汗扬大庭。

陈言禆缺违,治道期一更。

北斗酌元气,吁谟运权衡。

皇华走星轺,恩波逮苍生。

于惟吾皇圣,格天以勤诚。

岂惟弥灾变,三五行可升。

形式: 古风

拟古二十七首(其五)

天于西北亏,地于东南倾。

炼石补缺漏,蹴山塞重溟。

洪河稽天流,象罔纷纵横。

赤手障颓波,万古焉能成。

漆室有隐忧,非啸邻妇惊。

其力诚何施,其志良可矜。

形式: 古风

拟古二十七首(其六)

今日忽不乐,驾言出遨游。遨游亦何之,迤?登崇丘。

累累有孤坟,传是古王侯。

野人不记省,时来牧羊牛。

长夜既寂寂,泉台永幽幽。

不论贵与贱,宁识贤与不。

人事有代谢,荣华逝难留。

感彼牛山言,使我涕泗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拟古二十七首(其七)

边隅近杀气,昴星烛天明。

长矢射汉月,牧马川原腥。

挥霍风雨急,劫掠鸡犬惊。

黑云压孤垒,哭声殒三军。

羽书日夜驰,震动咸阳京。

天子按剑怒,含悽悯苍生。

徵调选材勇,授钺思豪英。

制敌在素豫,得人壮长城。

安得百颇牧,坐使边尘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