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集贤院连雨

润逼窗纱,凉侵簟竹,顿添憔悴。

将徐又紧,做出几分秋意。

对银屏、幽怀暗牵,素衾清梦谁料理。

最怜他此日,纹疏静掩,夹衣初试。空指。前游地。

任罥石苔滋,井栏愁倚。回波涨晚,翠点一池萍碎。

带苍烟、归鸦倦飞,暝阴未破云更起。

但虚空、冷荡柔丝,远天都是水。

形式: 词牌: 琐窗寒

鉴赏

这首《琐窗寒》描绘了深秋时节,连绵细雨中,周之琦在集贤院所感受到的凄清与寂寥。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通过“润逼窗纱”、“凉侵簟竹”等景象,生动地展现了雨水带来的潮湿与凉意,以及这种氛围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顿添憔悴”。接着,诗人以“将徐又紧”描绘雨势的变化,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渐入深秋的氛围。

“对银屏、幽怀暗牵”,诗人面对银屏,内心深处的情感被悄然触动,暗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伤。而“素衾清梦谁料理”,则表达了对无人分享这份孤独与清梦的无奈和寂寞。

“最怜他此日,纹疏静掩,夹衣初试”,诗人对雨后初晴时分的景象产生了怜悯之情,雨后的宁静与夹衣初穿的季节变化,都让人感到一丝淡淡的哀愁。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

“任罥石苔滋,井栏愁倚”,石上青苔的生长,井栏的孤独倚靠,这些细节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荒凉与诗人的孤独感。而“回波涨晚,翠点一池萍碎”,晚霞映照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池中浮萍破碎,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带苍烟、归鸦倦飞,暝阴未破云更起”,黄昏时刻,乌鸦归巢,天空中云层密布,预示着夜晚的来临,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对未来未知的忧虑。最后,“但虚空、冷荡柔丝,远天都是水”,以广阔的天空和流动的水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虑的秋日雨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琐窗寒

扫叶门深,冲泥苍浅,雪残犹凝。

清言伫久,依约夕阴吹暝。

怪衙参、催归太迟,忍寒负却黄花等。

对藤枝络架,晚来还是,冻禽声静。萍梗。终无定。

正话到城南,者番邻并。河桥旧约,又说玉虹腰冷。

占新巢、谁家画梁,笑人忙剧春燕影。

问何年、三塔吟莺,唤教乡梦醒。

形式: 词牌: 琐窗寒

采桑子

人间谁是消魂者,昨日鸾琴。今日霜砧。

三日离愁海样深。郁金香冷知何处,怅望春阴。

领略秋心。绿蜡前头泪不禁。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十三数到哀筝柱,憔悴牵牛。鹊驾难留。

银汉桥边一夜愁。从今怕说黄姑渡,短梦悠悠。

旧事回首。但见秋光莫上楼。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纸灰飞遍关山路,山也重重。水也重重。

滴尽珍珠酒不浓。双栖漫谱雕梁曲,花也匆匆。

月也匆匆。燕子归来似梦中。

形式: 词牌: 采桑子